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百科 » 茶叶大全 » 茶器 » 正文

破损紫砂壶的几种修补方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2-22 21:41  来源:昵茶网  浏览次数:4545
内容摘要:任何器物只要有裂纹或者别的缺陷,那么它的使用价值和观赏价值都会受到影响,紫砂壶也是如此,那么该如何修补这些裂纹呢?修复紫砂壶的方法主要有:粘、镶嵌和包锡、锔、金缮四种方式。很多壶友都会出现过这样的情况

任何器物只要有裂纹或者别的缺陷,那么它的使用价值和观赏价值都会受到影响,紫砂壶也是如此,那么该如何修补这些裂纹呢?修复紫砂壶的方法主要有:粘、镶嵌和包锡、锔、金缮四种方式。

很多壶友都会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平时使用的紫砂壶因为一次的不小心,就会令紫砂壶出现裂缝。关于修补的话,因为茶壶和水、茶叶直接接触的地方是不能用502和AB胶一类的胶水粘接的,胶水肯定是会对水有污染的,不利于人体的健康的,那我们可以选择什么方式去修补出现裂纹的紫砂壶呢?

可以试试下面介绍的几种修补方法:

先煮点糯米粥,煮糯米粥时可以煮得稍微浓稠一些,然后将稀饭盛进壶里。

锅里放水烧开,将装了糯米粥的壶放锅里隔水蒸上10-15分钟,让粥水充分渗透入裂缝。

取出壶,倒出糯米粥,不要冲洗,用糯米粒在壶内壁和外壁的裂纹上碾碎涂抹一下,可以增加粘性。再次放进锅里再隔水蒸5分钟,让裂缝里的粥水凝固,出锅并用清水冲洗。

鲍仲梅 神鸟出九洲

电烤炉大火预热后,放入壶,中火烘烤5分钟,让裂缝里的粥水脱水焦化,并使裂缝两边粘合。再次清洗之后就可以使用了。

如果使用微波炉,那就要调到烘烤档,时间要稍长一点(6分钟左右),而且火力要调到250°C。另外,还可以用最简单的单电键式电饭锅,干锅状态下锅底垫一个金属架,放入已经先期处理好的壶(1-3步骤),盖上锅盖,压下煮饭键,让锅加热,时间控制在4分钟左右断电,这时不要马上开锅盖,利用锅里的温度再烤1-2分钟。

在喝茶过程中趁热沾上茶汁轻轻擦拭,假以时日,既可去旧伤,又可养壶。

既能堵住裂纹还能最大限度地保持瓷器原有的表面质感。

从有些传统的清代、民国的紫砂壶上,我们不难发现金、银、铜、铁、锡、玉在残壶的身上等有着千变万化的妙用。如果紫砂壶的嘴、身、把、底出现小碰伤,甚至壶嘴、把断裂可以用镶嵌或者包锡的方法修补。如果修补得好的话,不但对紫砂壶的使用没有影响,对壶的美观也没有很大影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提升紫砂壶本身的艺术性,给人展现一种残缺美。

紫砂壶的装饰本身就有镶金边、包锡、包铜等手法。

镶金边:镶金边是在壶的口沿、嘴的流口、底的边缘、盖的周边及纽等部位,以黄金薄片包镶(也有用铜片包镶),富丽堂皇。

包锡:包锡就是锡包玉壶,这是朱坚所创制,壶外周以锡片包裹,再在锡包上刻画诗文绘画,嘴口、盖纽及把均以玉镶接。高雅别致,不失为一种有特色的装饰方法,可惜其技法后来失传,但锡对人体有害,不建议泡茶使用。

包铜:包铜是将整个紫砂壶壶身,以透雕有纹样的铜片包裹起来,纹样有蝙幅、龙、寿字等,同时壶口沿、盖周边也用铜片包镶,这类装饰的紫砂壶多为软提梁。这时候如果这些部位出现破损,使用以上方法,不但于紫砂壶的整体效果影响不大,许多经过修补和修饰过的紫砂壶呈现出来的是另一种味道的华贵。如果能重拾这项技艺,经过一些演变和改造后,用于紫砂壶的装饰上,或许能设计和塑造出别样风味的紫砂壶。

这种修复方式成本相对较低,在千元左右,比较适合紫砂壶的小伤,修复效果给人展示残缺美,增加壶的艺术性。

申锡 朱泥莲子

“锔壶”作为紫砂壶修复或紫砂壶残品复原的一项手工艺,现在不是很多见了。如果紫砂壶壶身的裂痕较长,可以请一些专门修补紫砂壶的专业人员进行锔补,不过在这之前我们要保存好裂壶的碎片,不能经常拿着玩,两个碎片接触会碰掉瓷的,紫砂壶壶盖掉点瓷无所谓,要是壶的话,就算锔好了也会漏水。要锔的紫砂壶有缺瓷的地方,或者碎片很小无法在其上打眼的,都要用火漆固定防漏。假如你的爱壶不小心碎了,不要丢弃,每一个碎片都要找到,锔匠会用火漆黏上。

壶裂纹了,最好在裂纹的地方锔上,以免受力裂纹延长。壶盖碎了,找不到锔匠,可以用火漆黏上,也不影响日后再锔。紫砂壶如果不缺瓷,在锔的时候就不用火漆固定。锔子有很多种规格,“米粒锔子”大小如米,形状如米,“柳叶锔子”比“米粒锔子”长,锔子两端略窄,“菱形锔子”最大,一般锔大型瓷器用,锔紫砂壶用不上。锔紫砂壶是有讲究的,一般1厘米有3个锔钉最为适合,锔钉要根据茶壶的裂纹形态来打制,最小的铜钉只有2毫米,锔钉的大小、排列及钻孔的深浅都有严格的讲究,一般锔匠都有3~4种规格的锔钉,有些紫砂壶的质量不好,壶壁不一样厚,最薄处只有1毫米,钉眼的深度就要控制在0.7毫米,有时可能会被打穿,不过没关系,只要把锔钉的脚加长,在壶内铆上,这样既不漏水,还增加了锔钉的抓力。

紫砂壶是泥土烧成的,脆而易碎,弄碎后形状不一,还经常出现像刀口一样的斜叉断口,为了避开壶壁的最薄的断口,就要增加锔钉的长度。修补古玩或者其他珍贵瓷器,钻眼是不能钻透的,要钻两分留一分,把钻好眼的瓷器拿起来映着灯光一看,可以看出钻好的眼是透光的但又不透气。而留下的一分是保证锔瓷器的铜钉不至于穿透瓷器,这是锔活的规矩,钻的眼比掩口要大,这样在瓷器上掮铜钉的时候,用手锤轻轻一掮,眼内的钉头被掮胀,就永久地固定在瓷器上了。

紫砂壶锔好后,还要用铁末或石灰(石膏或油灰)抹缝,这样是为了增加锔钉的牢固程度和堵一些缺瓷的裂缝,以防漏水,不过只要茶壶没有缺瓷的地方,就不用抹,毕竟铁末和石灰(石膏或油灰)影响茶壶的整体美观。茶壶有一点漏水或渗水,也不用抹石灰,泡上一段时间的茶,茶锈自然就会把渗水的地方堵上,这样茶壶上的裂纹,就会让茶锈加深,反而增加了美感。特别是老紫砂壶,也有人在紫砂壶没有破损的情况下,找专业工匠在壶身上锔小银钉。

老紫砂壶有古韵,而用来锔壶的银钉也有藏银般古朴的味道,两者相得益彰,镶上银钉的老壶更增添了年代感,而且银钉本身的价值也为老紫砂壶添加了贵气。当你把一把新锔的紫砂壶,养到锔子和茶壶融为一体的时候,看到壶上的锔子,不再是独立多余的时候,而就是壶本身一部分的时候,那时的锔钉给紫砂壶所平添的几分古朴,在心中的感觉,别有一番韵味。

现代紫砂壶修补的传统手艺已经很少了,很多时候喜欢的壶破损了却无法找到人来修补只好扔掉,这也与近年手工修补价格高甚至超过了壶本身有关,所以除非很贵重很有收藏价值的紫砂壶,一般不建议对紫砂壶进行修补。若要修补,最好找专业、正规的紫砂壶修补人员来进行,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维护壶的使用和美观。当你把一把新锔的紫砂壶,养到锔子和茶壶融为一体的时候,看到壶上的锔子,不再是独立多余的时候,而就是壶本身一部分的时候,那时的锔钉给紫砂壶所平添的几分古朴,在心中的感觉,别有一番韵味。这种修复方式成本相对也较低,根据需要锔钉的数量决定的,比较适合开裂的紫砂壶,修复效果给人展示残缺美,增加壶的艺术性。随着时代的进步,技术不断革新,紫砂匠人们在一次次尝试中研究更多紫砂壶修补的方法,残破的紫砂壶在他们手中重获新生,展现出另一种美丽。时间不停,技艺不止,他们用一双巧手缝补生命,修复艺术。

金缮修补

[金缮]: 日语中称为“Kintsukuroi ”,将瓷器碎片由天然大漆黏合,表面再敷以金粉或者金箔,装饰性较强。和中国传统瓷器修复技术—锔瓷类似,金缮是源自日本的传统瓷器修复技术。

对于金缮,很多人就会认为它是源自日本的物品修补的技艺。在这其实是一种误读,因为金缮真正的名字不应该叫做金缮,严格说来应该叫“漆缮”。因为金缮修补不仅和中国的“锔瓷”手艺类似。而且它的工艺源头也来自于描金等中国的漆器工艺。

金缮的本质上是在瓷器之上运用漆艺。“金”金缮工艺最后的美化呈现,因为它在破损粘合处表面敷以金粉或者金箔。而“漆”才是修缮破损器物的根本。

大漆,又名天然漆、生漆、土漆、国漆。故泛称中国漆。为一种天然树脂涂料,是割开漆树树皮,从韧皮内流出的一种白色粘性乳液,是属于纯天然的产品。

我国发现和使用天然生漆可追溯到公元前七千多年前,在中国从新石器时代起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历经商周直至明清,中国的漆器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生漆具有防腐蚀、耐强痠、耐强碱、防潮绝缘、耐高温、耐土抗性等。后来也运用到器物修补领域,即大漆修复工艺。在日本也就被称作“金缮”。

金缮的本意在于面对不完美的事物用一种近乎完美的手段来对待。但是金代表一种姿态,一种态度,用世上最贵重的物质来面对缺陷,精心修缮,面对缺陷不去试图掩盖,欲盖弥彰,坦然的接受生命中的这份不完美,在无常的世界中恪守心中那份对美的向往。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破损紫砂壶的几种修补方法”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baike/41675.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百科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