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百科 » 茶叶大全 » 茶器 » 正文

云南滇红茶怎么泡才好喝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2-23 00:24  来源:昵茶网  浏览次数:761
内容摘要:准备一只白瓷盖碗、公道杯、品茗杯、5g滇红茶,首先用开水将茶具冲洗干净,然后将5g滇红茶均匀投入白瓷盖碗中,用环绕注水的方式向盖碗注满水(水温为90℃),注水后立即盖上盖子,将茶叶闷泡5s左右的时间,最后出汤

准备一只白瓷盖碗、公道杯、品茗杯、5g滇红茶,首先用开水将茶具冲洗干净,然后将5g滇红茶均匀投入白瓷盖碗中,用环绕注水的方式向盖碗注满水(水温为90℃),注水后立即盖上盖子,将茶叶闷泡5s左右的时间,最后出汤饮用。

云南滇红茶怎么泡才好喝:

1、备器

100ml的白瓷盖碗、公道杯、品茗杯、烧水壶、茶荷。

选用白瓷盖碗冲泡滇红茶相对较佳,从喝茶的审美角度而言,选用白瓷盖碗冲泡滇红茶,便于观看察汤色饱满度;再者,选用白瓷盖碗冲泡滇红茶,更能直接的感受到茶叶的“真味”所在,也就是更能辨别出这款红茶的品质优劣如何。

2、温杯

将沸水依次倒入公道杯、盖碗、品茗杯中润洗一遍,倒出。

其目的,一是,洁具;二是,有助于提高茶具的温度为泡茶做准备,比如这个时候把茶投入壶中,茶香会更好的散发出。

3、取茶

取5g滇红茶(茶水比例约为1:20左右),也可依据平时个人品饮口感的浓、淡度不同作适量的调整。将茶叶投入倒盖碗中。

4、洗茶

滇红茶正常情况下是不用洗茶的,前提是购买的茶叶质量与工艺过得去,且品质较高,那么洗茶就完全没必要,其他茶叶则可以适度选择性洗茶,当然即使洗茶,速度也要快,注水后立马出汤。

5、冲泡

冲泡滇红的水温为90~95℃左右即可(开水稍微晾置一下的温度)冲泡时若是水温过低,香气则无法更好的释放,所以一般90℃左右较为适宜。

提起水壶,沿着盖碗壁环绕注水,让茶叶与水充分接触,注满水后,盖上盖子。随着泡数的增加,可适当增加坐杯时间5s、10s。

6、分杯

闷泡5s之后,下一步就可以出汤了,将茶汤滤入公道杯,最后倒入茶杯饮用。明亮!清澈!碗壁与茶汤接触处还有一圈金黄的“金圈”,无不令人怦然心动!

当你端起一盏金圈荡漾的茶汤,轻啜一口,甜醇饱满带点鲜爽的茶汤在口腔中蜿蜒涤荡,整个呼吸间茶香萦绕;

滇红茶有哪些特点和优势:

产地特点

按地理位置,云南划分为滇西、 滇南、滇东北三个茶区。滇红产于滇西、滇南两个自然区。

滇西茶区:包括临沧、保山、德宏、大理四个州(地区),种茶面积占全省的52.2%,产量占全省总产的65.5%,系滇红的主产区,其中风庆、云县、双江、临沧、昌宁等县,占滇红产量的90%以上。

滇南茶区:是茶叶发源地,含思茅(今普洱市)、西双版纳、文山、红河四个州(地区),面积占全省的32.7%,产量占全省的30.8%,滇红产于西双版纳和景洪、普文等地。

品质特色

滇红茶的茶叶看起来比较大,是属于大叶种的茶类。外形肥硕紧实、金毫显露,味道香浓有一定的刺激性,在工夫红茶中独具一格。

它在一年之中有着不同的采制时间,品质因此也有所差别。一般的情况下,春茶会比夏秋茶来的好。

滇红茶毫毛的颜色有淡黄、菊黄、金黄等几类。不同时期颜色也有一定的差别:春茶大多数是淡黄色,夏茶呈菊黄色,秋茶看起来是金黄色的。

滇红工夫茶中,"滇红特级松针"以1芽1叶为主制造而成,成品茶芽叶肥壮,苗锋秀丽完整,金毫显露,色泽乌黑油润,汤色红浓透明,滋味浓厚鲜爽,香气高醇持久,叶底红匀明亮。

滇红主要以散茶为主:茶芽壮而肥,金毫显露,条形壮实,虽称作红茶,但外表却如刷了蜜一样,色泽金黄光润,闻起来带些柑橘的甜香。其汤色橙黄透亮,一口喝下去,淡淡的蜜糖香深入喉咙,回甘生津,让品饮的人们获得味觉上的愉悦满足。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云南滇红茶怎么泡才好喝”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baike/41581.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百科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