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百科 » 茶叶大全 » 茶器 » 正文

铁壶的工艺是什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2-22 21:34  来源:昵茶网  浏览次数:834
内容摘要:茶的世界里崇尚清幽孤寂的境界,作为茶具的铁壶,传承至今已迂近400年。日本铁壶,日文是称为铁瓶或急须。铁壶在庶民间开始普及是在在江户时代天明期(1780年代),而从幕府到明治时期,民间铁壶的使用更加普遍。铁瓶

茶的世界里崇尚清幽孤寂的境界,作为茶具的铁壶,传承至今已迂近400年。

日本铁壶,日文是称为铁瓶或急须。铁壶在庶民间开始普及是在在江户时代天明期(1780年代),而从幕府到明治时期,民间铁壶的使用更加普遍。铁瓶的产地最有名的是京都三条釜座、山形铸物、长滨的晴寿堂、京都的龙文堂与南部铁器,其中龙文堂乃以它的铜盖而闻名在日本甚至有人只买铜盖。

制作一把铁瓶需要多达80道以上的工序,想要独自一人完成须修业至少15年,若要将自己的名字篆刻于瓶上,则需要近40年的修业时间。众多纷繁的工序中才能诞生出经久不衰的作品。拿“铁包银点金龙纹壸”为例,光看到名字就能感受到工序的复杂程度了,此壸的作者柳富甚次郎是一位金工名师,“铁包银点金龙纹壸”属于异材质结合的茶具,需先经过反复的锻锤、加热、延展、纯化铁矿砂中的杂质才能将锻造出一体成形的外衬,这个时候才能进行下一步,制作银质的内衬,最后二者谋合后还需再同时锤锻。此壸经百多年使用后包浆古朴浑厚,为目前日本发现唯一有如此独特精工技艺并保存完整之美的古壸。仅介绍这一道程序就已觉繁琐了,可想那一道一道工序背后的手工职人是怎样的细致与耐心。

繁复的工序之后就可以看到初步的壶型,壶型也是颇有学问的,最受人垂青的是代表南部铁瓶的“南部型”,其呈现出的纵长感犹如流畅的山形,常施以霰纹,是高级铁瓶的翘楚,就像富士山落满了雪,所以也被称作“富士型”;还有底部圆润的“铁钵型”,绰号“柚子型”;而“尾垂型”与“万代屋型”尻型底部比瓶身略小的特征减少了热源对瓶身的损害;而“铃兰型”、“枣型”顾名思义由植物灵感而来,与现代水壶也更多份相近。“圆日型”显然是对日月的想像,尺寸也缩小许多,圆圆的可爱造型是现代居家人气的逸品。

壶上肌理纹样是美的集中显现,近3000种传统的纹样中尤以霰纹最为出名,霰是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凝结成的小冰粒,多在下雪前或下雪时出现。霰纹的铁瓶即便在大雪时节煮茶也属应景之物,山水、人物、台阁、花鸟、鱼兽,曲尽其妙。其他的如龟甲纹、线纹、樱纹也是常见的纹样,而“无纹”所呈现出的铁与铸型间自然形成的凹凸肌理。“无”,因其无所不包,也就无所不能。也是对斯人、往事的一种饶恕。

从纹样上理解,对于同属东方文化体系的中国人来说也不难理解日本壶的纹样含义。三德堂的铁嵌金银花开富贵壶来便是很好的代表,三德堂是明治时期独特的堂号,“堂号”和堂口里的釜师是离不开的核心内容,特别是名釜师,名釜师也就相当于我们中国的紫砂壶的名家,三德堂做工严谨可惜无优秀金工师传承,此堂号作品极为稀有,壶上用整块银雕凿而成牡丹花开、与金银蝴蝶双双对对,和中国传统一样象征着金玉满堂、花开富贵、圆满吉祥。而把手上的葡萄藤蔓象征多子多孙。整把壶的壶身、流、把、盖、钮皆呈圆满,这样的一气呵成很符合东亚人的审美情趣与文化寓意。

煮茶的过程是一段时光的孕育,一动一静间潜藏着日本人独特的处世方式,的也是茶人借由铁瓶诉说的悠远。之所以说是铁瓶在“诉说”是因为,铁瓶中还有一个容易被人忽视但有趣的地方,这便是它的鸣声,有的像风吹松的声音,有的如波涛在翻滚,依工艺师的加工而不同的效果。声音的产生基于三个部分,一是底部所装的响片,这是釜师精心制作的响片,因为有这种响片所以铁瓶才会有悦耳的声响;二是壶盖发出的鸣叫,但此时打开壶盖时要小心,因为水蒸气上升,所以容易烫手;三是底部故意设计的凹陷所发出的声音,所以伴随着火的大小就会产生不同的声响。

“器以载道”所载之道,也有赖于艺术家不同的见解。因此,每个“器”之“道”不一,但仍为大同,若是人人都能够保持物我和谐之道,在允许他人自在的同时,亦能不失自己的立场,在自我考虑时也不失去对于整体的关怀,生命定能更加喜乐。而“茶”与“水”则贯穿这一法则,在汤水与茶叶发生碰撞的一霎那便是永劫,万物都在涌动。“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怀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这种近乎宗教的心态,将茶文化演变成了生命美学,盖技也而能近乎道矣。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铁壶的工艺是什么?”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baike/41578.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百科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