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百科 » 茶叶大全 » 茶器 » 正文

什么是建水紫陶?建水紫陶的历史和功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2-22 16:43  来源:昵茶网  浏览次数:1557
内容摘要:9大关键词全解:紫陶、建水紫陶、建水紫陶的历史、中国四大名陶、建水紫陶的官方定义、建水紫陶的工艺、阴刻阳填、建水紫陶的功能、建水紫陶的价值。关键词一:紫陶紫陶泛指各类红色、棕红色陶土烧制而成的无釉陶器

9大关键词全解:

紫陶、建水紫陶、建水紫陶的历史、中国四大名陶、建水紫陶的官方定义、建水紫陶的工艺、阴刻阳填、建水紫陶的功能、建水紫陶的价值。

关键词一:紫陶

紫陶泛指各类红色、棕红色陶土烧制而成的无釉陶器的总称。明清以来,全国各地多处生产此种类型的陶器。

比较著名的有:

建水陶(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

坭兴陶(广西省钦州市)

荣昌陶(重庆荣昌区安富镇)

朱泥壶(广东省潮州市)等

关键词二:建水紫陶

建水紫陶是紫陶的一种,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临安镇碗窑村,是用建水近郊的五色陶土炼泥制坯成形,后经过书画、阴刻、阳填、烧制、磨光等工序得以完成。

关键词三:建水紫陶的历史

“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瓷,清有紫陶”。

建水陶瓷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是我国陶瓷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3500多年前,建水便出现了原始的制陶业,到汉代已经有了较为完美的陶器,至宋代烧制出成熟的青瓷。从元代到明代,建水青花瓷业进入了百花争艳的鼎盛时期,成为云南省陶瓷生产中心,其行业地位仅次于江西景德镇,产品远销省内外和东南亚,是中国“国瓷”的一部分。自清代开始,建水烧制了闻名中外的紫陶,别具一格的书画艺术风格使紫陶独步天下。

关键词四:中国四大名陶

建水紫陶因艺而珍,因文而雅。1953年在北京举办的全国民间工艺品展览会上,在近乎苛刻的审评中,建水紫陶、江苏宜兴陶、广西钦州陶、四川荣昌陶(1997年重庆直辖后,改为重庆荣昌)一并被国家轻工部命名为中国四大名陶。

北京人民大会堂云南厅内陈列的四只大花缸,就是建水紫陶产品。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周总理出国访问,曾携带建水紫陶汽锅、花瓶作为礼物赠送外国友人。

关键词五:建水紫陶的官方定义

2014年《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紫陶产业发展条例》第一章第三条:建水紫陶,是指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批准的建水紫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许可范围内,以建水县紫、白、青、黄、五花等五色陶(瓷)土为原料,采用镇浆制泥、手工拉坯、湿坯人工装饰、雕刻填泥、高温烧成、无釉磨光等工艺制成的紫陶成品。

关键词六:建水紫陶的工艺

建水紫陶的制作工艺,细致繁琐,基本的有9步:1、制泥;2、拉坯;3、粗修坯;4、装饰(书画、阴刻、阳填);5、精修坯;6、粘接壶嘴壶把;7、晾坯;8、烧制;9、打磨。

关键词七:阴刻阳填

阴刻阳填(分为阴刻、和阳填)是建水紫陶独有的装饰技艺,在建水紫陶的艺术表现上至关重要。

陶坯落墨后,刻工艺人立即将陶坯上的墨迹刻成模,即在事先画好的陶坯子上雕刻,熟练地运用足刀,沿图案的边缘进行镂刻,并将图案中的坯体挖去,称为阴刻。

工匠按填充的需要,采用天然彩泥配制出不同的彩色泥料,直接填写入刻好的图案中,填泥要经过2至3次反复填压,使填泥与刻模充分粘合,填泥与坯体表面成为同一平面才算完成,这就是阳填。

关键词八:建水紫陶的功能

建水紫陶泥料是中国独有的矿产资源,深藏于山腹地层中,是天然的陶土。有如下功能:

建水紫陶富含有益健康的天然铁质,且耐酸、耐碱、耐高温,长期使用可避免摄入过多影响人体健康的有害金属。

建水紫陶质地致密且有细致气孔,透气而不渗水,故而烹煮出来的食物可以有效保存原有的营养和保持原汁原味,且储存食物时不易发馊变质,存放茶叶也会使其越存越香。

关键词九:建水紫陶的价值

建水紫陶独有的特殊工艺,再加上建水紫陶身上承载的文化内容,无论在质地、品相、文化内涵、实用功能等方面,都将传统的陶瓷工艺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总的来说,建水紫陶兼具历史、工艺、实用、文化多种价值。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什么是建水紫陶?建水紫陶的历史和功能”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baike/41541.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百科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