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百科 » 茶叶大全 » 茶器 » 正文

如何挑选壶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1-05 02:07  来源:昵茶网  浏览次数:981
内容摘要:壶纽,茶壶中最常见的部件之一,喝茶的或不喝茶的人,都再熟悉不过了。它是为了揭取壶盖而设计的小凸起,又被称为“的子”。壶纽虽小,却是茶壶设计的关键部位,如果把壶比作一个人,壶纽就是鼻子,掌管呼吸和空气流

壶纽,茶壶中最常见的部件之一,喝茶的或不喝茶的人,都再熟悉不过了。它是为了揭取壶盖而设计的小凸起,又被称为“的子”。

壶纽虽小,却是茶壶设计的关键部位,如果把壶比作一个人,壶纽就是鼻子,掌管呼吸和空气流通,其重要性不可忽视,在挑选方面也有很大的学问。今天,小懂就以紫砂壶为例,从壶纽的构造和类型谈起,来跟大家聊聊在买壶时如何挑选壶纽。

壶纽的构造

壶纽上面一般都有一个小孔,是为了使壶内外空气流通用的,否则如果壶盖与壶口太严丝合缝,就会导致壶嘴倒不出水,壶盖也会打不开。

检验壶盖与壶口是否严实,只要往壶里注满水,用手指堵住壶纽上的小孔,进行倒水测试,如果水流不出来,壶盖与壶口就是严实的。

壶纽的类型

壶纽主要分几种类型:

1、珠形纽。又被称为“球形纽”,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壶纽,呈珠形、扁笠、柱形,还包括水滴形、纽扣形、莲子形等,由此还衍生出方形、多棱形等形状。

珠形纽

2、桥形纽。形似跨在河面上的拱桥,有圆柱状、方条状、筋纹如意状等。

桥形纽

方条桥形纽

3、象形纽。就是把壶纽做成小兽、小鸟、花蕾等形状,如瓜饼形纽、动物肖形纽、树桩形纽等等。可以写实,可以抽象变形,也可用仿古手法,与主体统一协调即可。

象形纽之南瓜饼纽

象形纽之鸭纽

4、嵌式纽。就是在平面的壶盖左右挖两个凹槽,便于伸进两指掀开。如洋桶壶的壶纽就属于嵌式纽,俗称“牛鼻”。

桶壶上的嵌式纽

如何挑选壶纽?

接下来就是关键问题了,挑选壶纽需要注意什么呢?小懂根据业内人士的介绍,总结了几个原则或曰注意事项,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哦!

第一、壶纽要和壶身融为一体,整体搭配必须协调。光壶和方器,多半将壶纽做成壶身具体而微的形状,倒置或正放在壶盖上,这样壶纽和壶身就会形成一大一小或反或正的对比关系,形成统一协调的美感。如果方器安个珠形纽,或圆壶安个方形纽,都会显得不伦不类。

花货的壶纽要和壶身及其它方面的装饰在艺术表现内容上相统一,甚至很多花货的壶纽就是这把壶艺术性的主要体现,比如寿桃壶,上新桥壶,茄段壶等。

寿桃壶

第二、壶纽的装置要端正整洁。珠形纽和方形纽,既要垂直于壶盖,又要位于壶盖的正中心。小懂在这里教大家一招,可以检验壶纽是不是安放在壶盖的正中心:将壶拿起来,目测壶把、壶纽和壶流这一直线,然后转动壶盖,如果发现壶纽在这一直线上左右晃动,就说明壶纽没有在中心位置。当然,还可以拿尺子来精确测量。

壶纽是通过脂泥沾接到壶盖上的,这沾接分为明接和暗接两种。暗接,壶纽和壶盖要完整一体,沾接处光滑流畅,壶纽如同从壶盖长出一样;明接,沾接处要转换明显,没有一点泥渣或不干净的地方,不拖泥带水。

壶纽暗接

壶纽明接

第三、壶纽要便于拿捏。茶壶是用来泡茶的茶具,所以壶纽一定要便于拿捏。有些壶,壶盖大,而壶纽过小,还有些壶的壶纽和壶盖之间无收缩之处,这都容易让人担心壶盖滑落。有些方器的壶纽做得棱角分明,有些花货的壶纽尖细突出,这不但容易磕碰破损,而且拿捏也不舒适。

第四、壶纽小孔的大小必须合适。壶纽上面的小孔一定要通畅,而且不能太小,太小的话倒水时会发出“突突突”的声音,一股一股的。这是因为小孔太小了,壶内气压不够。一般来说小孔直径2-3毫米比较合适。

好了,以上就是小懂分享的关于壶纽和挑选壶纽的一些知识,显然未能言尽,也欢迎资深人士多多补充,让茶友们学到更多壶的知识。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如何挑选壶纽?”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baike/41453.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百科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