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百科 » 茶叶大全 » 茶器 » 正文

新华手工银壶匠人杨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6-29 14:00  来源:昵茶网  浏览次数:805
内容摘要:杨生,男,1987年出生于云南省大理鹤庆一个白银工艺世家,世代相传打制手工银器技艺。11岁开始学艺,13岁便随师傅到四川、西藏、甘肃、青海等各地学习,之后又到九寨沟、拉萨、甘肃等地实践探索。经历早年主要是加工

杨生,男,1987年出生于云南省大理鹤庆一个白银工艺世家,世代相传打制手工银器技艺。

11岁开始学艺,13岁便随师傅到四川、西藏、甘肃、青海等各地学习,之后又到九寨沟、拉萨、甘肃等地实践探索。

经历

早年主要是加工藏饰用具,对民族工艺饰品的手工制作流程极其精通。此后返乡跟随师傅制作九龙壶、茶具、手工银壶等。

他回想起在藏区的日子心里仍是感激,没有那段日子的辛苦也不会有后期与九寨沟藏民大剧院和服饰合作,为容中甲尔、杨丽萍等表演的节目为其提供服饰藏饰品。

持之以恒

07年,只有20岁他选择独自外出创业,开了自己的第一个手工工作室,一边创作一边继续专研传承手工技艺制作。

这一做就是10年之久,杨生常常以“似水流年”来形容这段与银器具相伴的岁月。

在此期间他不断的学习银器物的形态、图案、韵味等相结合,研究出更加精美、符合市场的手工银器。

独具匠心

杨生说每一把银壶都有其倡导的受众,很多匠人师傅设计时不了解市场需求和慨念,一直坚持自己的想法。这也没错,但是我觉得不能盲目,银壶最初是外观美观,再到器形美观,但归根结底它主要是使用。所以对外形美观要求的同时要不断的去改进、提升,去学习日本银壶对器物形态的掌握,对匠人意志坚持。

他说设计打制时考虑如何将银壶的功能性更好的体现出来,达到实用性时,也不能磨灭掉艺术性,只有不断学习。

守得云开

自2013年起,他便到云南艺术学院进修学习,专研传承手工艺的制作。因一直坚持传承民族传统工艺,在2016年时有幸获得鹤庆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的称号。

虽说随着现代技术经济的快速发展,机制产量大,遍及市场,而手工制作工序繁杂、对匠人技术要求高,很多匠人已经放弃手工加工制作。而杨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一以贯之,致力传承手工加工制作,制作手工原创银器,研究茶具、酒具、香道、纯银摆件等。

坚持传承

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不断的吸取更多更好的东西。他坚信手工制作银器不仅仅是一件商品,更是一种文化,一种传承,值得一直坚守。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新华手工银壶匠人杨生”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baike/41359.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百科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