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百科 » 茶叶大全 » 冲泡 » 正文

泡茶苦涩难喝!学会这几招,泡一杯好喝的茶不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1-03 01:28  来源:昵茶网  浏览次数:906
内容摘要:无由持一碗,寄予爱茶人。柴米油盐酱醋茶,茶是我们生活中的调味剂,在夏日炎炎,嗓子缺水的状态下,茶叶能解决饥渴之感。而当我们浮躁、不安的时候,茶叶能解决我们的急躁之心,让我们平静下来,坦然处之,茶叶更是

无由持一碗,寄予爱茶人。

柴米油盐酱醋茶,茶是我们生活中的调味剂,在夏日炎炎,嗓子缺水的状态下,茶叶能解决饥渴之感。

而当我们浮躁、不安的时候,茶叶能解决我们的急躁之心,让我们平静下来,坦然处之,茶叶更是一种文化,生生不息。

回到现实来,我们大多时候能喝到别人泡的茶好喝,而我们自己却泡不好一杯茶,或者说泡出来的茶汤苦涩度比较高,喝起来也比较不顺,这是什么何种原因所致?

导致茶汤苦涩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1、投茶量

投茶量过多,往往是茶汤滋味苦涩的罪魁祸首。

茶水比例适当,茶汤才会饱满好喝,就像泡一杯糖水,加的糖过多,就会太甜,腻人,加的糖太少则饮之无味。

既然提到了投茶量,我们下面就说说如何正确的掌握这个投茶量。投茶量我们一般按照盖碗的标准来说,白瓷盖碗也是能泡所有茶的一个利器,所以以他为标准不会错。

以110ml的白瓷盖碗为例。

泡白茶,投茶5克;(茶水比例为1:20)

泡红茶,投茶5克;(茶水比例为1:20)

泡岩茶/乌龙茶,投茶8克;(茶水比例为1:15)

泡生普,投茶8克。(茶水比例为1:15~1:20之间)

黑茶和普洱的投茶量相同。

当然,还有一种茶,比较特殊,绿茶的话还是建议用玻璃杯直接冲泡即可,茶水比例为1:50,8g茶叶400ml左右的水。

以上所说的投茶量都是根据日常的实践的来的刚刚好的结果,当然这也不是绝对,如个人口感不同,也可以适当减少或增加。

反正总之,以淡茶为原则,切忌长时间喝浓茶。

投茶量要不多不少,才能恰到好处,才能避免将茶泡涩!

若是不注意用量,随心情投放盖碗中,很容易出现明显误差,导致投茶量过多,当然最后也会影响喝茶的心情。

如泡白毫银针时,肥壮的银针芽头,体积小,不占地方。

将5克的干茶放入盖碗内,尚还能留下一大半的空间。

不似体积蓬松的毛峰茶、寿眉茶,连枝横阔,能将整个盖碗,占据得满满当当。

可见,单凭视觉和手感判断,投茶太容易出现偏差。

如果对茶汤的滋味以及口感时分考究,可准备一个电子小克秤,每次按照标准投茶,坚持一段时间后,再按照习惯投茶,也会好很多。

2 、出汤时间

茶汤的涩,主要来源于茶叶内部的茶多酚物质。

茶多酚=涩

咖啡碱=苦

氨基酸=鲜爽

茶叶内部可溶于水的物质,一般情况主要有三种咖啡碱、氨基酸、茶多酚

一杯好的茶汤,咖啡碱、氨基酸、茶多酚是均衡的。因此可以得出出汤时间也会影响茶汤的苦涩之感。

浸泡时间长,茶多酚+咖啡碱就会析出过多,苦涩就在所难免,而氨基酸为鲜爽的感觉,其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在盖碗冲泡的情况下,不论是泡白茶,亦或是武夷岩茶与红茶,快出水均为第一要义。

将纯净水烧到滚烫后,注入盖碗中,将里面的干茶均匀浸润后,快速合上盖,调整开口,快速倒出茶汤。

整个的泡茶时间,需要控制在10秒内,另外出汤时一定要讲茶汤分倒入公道杯,然后倒入茶杯饮用。

公道杯可以平衡、均匀茶汤。

加入前一泡太浓,后面的茶汤则可以再简短时间,浓+淡=平和,当然这是挽救已经泡的苦涩的茶汤,是下下之策,尽量还是掌握好每一泡的技巧

3、工艺问题

当然茶汤苦涩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便是制作工艺的问题,这个情况就有点复杂,我们后期再说,但可以明白一点,只要购买的正规、品质保证的茶叶,基本上工艺与安全不会太差,所以基本上可以也可以忽略这一点了。

同时,在工艺与原料的角度来说,苦涩的茶不一定是坏茶,但苦涩化得快的茶一定是好茶。苦涩其实可以说是茶叶内含物质丰富的证明,苦涩化得快,证明制茶工艺好,是好茶。

但是这种苦涩和我们前面说的苦涩是两码事,一种是舒适、自然的的,而另一种是不安令人不悦的。

泡茶与做人是一个道理,没有最好,刚好好便是最好,

若是觉得茶汤苦涩,那么肯定是有的地方没做好,找到这个问题,然后解决它,方能泡一杯相对来说不苦不涩、喝的舒心的好茶。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泡茶苦涩难喝!学会这几招,泡一杯好喝的茶不难”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baike/41059.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百科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