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百科 » 茶叶大全 » 冲泡 » 正文

普洱怎么喝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2-22 15:34  来源:昵茶网  浏览次数:1270
内容摘要:首先将普洱茶撬散,取5g普洱茶备用,用开水先将茶具烫洗一遍,然后将5g普洱茶投入盖碗中(茶水比例为1:20),向盖碗中注入100ml左右的沸水,第一泡为洗茶水(倒掉),然后再次定点注水,盖碗碗盖,5s左右即可快速出

首先将普洱茶撬散,取5g普洱茶备用,用开水先将茶具烫洗一遍,然后将5g普洱茶投入盖碗中(茶水比例为1:20),向盖碗中注入100ml左右的沸水,第一泡为洗茶水(倒掉),然后再次定点注水,盖碗碗盖,5s左右即可快速出汤,最后将茶汤倒入茶杯品饮。

普洱怎么喝:

1、醒茶

醒茶醒茶,顾名思义,就是唤醒茶叶,以达到激活茶性、凝聚茶香的目的。

如果您近期要喝的普洱茶,陈期在10年以上,建议将茶饼撬开小块,放入紫砂罐中醒茶,时间在3个月至半年之间。紫砂罐要放在避光、无异味、相对干燥的环境中。

没有条件的茶友也可以将拆开的茶,临时放入牛皮纸袋或纸盒中醒茶。醒茶时要注意 ,避光避异味,室温在30℃左右,湿度在45%~70%之间。

2、冲泡用水

用水我们普洱藏家茶馆的泡茶用水,一律选用农夫山泉水,其中以浙江千岛湖产地的水为最佳。有条件的朋友,也可以选择干净、优质的山泉水泡茶。

至于冲泡普洱茶的水温,原则上一律采用沸水冲泡。如果水温太低,茶叶的滋味没有析出,水硬汤寡淡;其次,茶与水融合度不够,茶与水基本是分离状态的,所以,满口水味。

3、投茶量

投茶量普洱茶的冲泡,一般按5克/100ml水的比例投茶。紧压茶可以处理成指甲盖大小,越薄越好;散茶则顺其自然,尽量保持干茶外形。

当然,投茶量也可以按照个人喜好进行调整。如果您喝淡一点,可以投5克;喝浓的,投10克也可以。

4、注水方式

注水方式接下来说说专业冲泡时的注水方式。其实个人认为,注水方式不管如何变换,把握两个关键点即可。

一是对于易出味的高香茶,如绿茶、铁观音,宜高冲让茶叶四散,以充分释放;二是对于难出味的茶要轻柔呵护,如普洱茶,所以注水要细、平衡。

至于注水定点或绕圈、高冲或低冲、水线粗细的问题,就要看个人的冲泡习惯,喜欢或是操作熟练就用哪种。

5、出汤时间

出汤时间前8泡一般随冲随出,第9泡开始适当延长浸泡时间。

如果是陈期在七八年以内的普洱生茶,则可在前8泡用随手泡烧沸后,停顿五秒再行冲泡,第9泡起以沸水或者铁壶沸水直接冲泡。

普洱老茶如何泡比较好:

对于老茶,无论生茶、熟茶一般要求高温醒茶、高温冲泡,有利于陈味的散发。

老茶经过沉淀,已经进入一种平稳的状态品质平稳,前几泡可快速出汤,后几泡可慢慢延长时间。优质的老茶,是可以冲泡七八泡甚至十泡以上的,可慢慢体会每一泡的变化。

生普

相对来说,老生茶投茶量要低于老熟茶,而冲泡水温老熟茶要略高。对于许多老生茶,在泡与泡的间隔开盖,使叶底稍稍降温后再续泡,会有不一样的感觉。低冲注水,沸水冲泡,适当闷泡。

► 老茶使用紫砂壶最佳,沏泡老茶需要保持高温,而紫砂壶的保温效果较好,且可用通过“淋壶”(用沸水浇在壶身上)持续保持温度,盖碗类器具因为构造原因做不到。如果老茶在存放过程中不小心沾染上其他异味,紫砂壶因其双气孔结构能够吸附异味,具有一定的“修正”能力。

熟普

冲泡老熟普可以采取低冲注水,快速出汤,可用留根泡法(5泡之后每次出汤后留下一部分茶汤,再注水冲泡,一般采取“留二出八”或“留半出半”,能够增加耐泡度,调节茶汤滋味。)

► 对于老熟普冲泡,可以使用盖碗或者紫砂壶。用盖碗的优点是能够快速出汤,避免内含物过多浸出,导致茶汤过浓形成“酱油汤”。紫砂壶因其材质特点,其优点是利于保温、便于提温,用来冲泡老熟茶能够使茶汤更为醇厚。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普洱怎么喝”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baike/41004.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百科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