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百科 » 茶叶大全 » 冲泡 » 正文

普洱茶冲泡步骤说明,学会这些,怎么泡都好喝!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6-29 13:59  来源:昵茶网  浏览次数:1162
内容摘要:茶友们是否遇到这样的问题:同样一款茶别人冲泡很好喝,自己冲泡难以下咽?冲泡普洱茶有非常多的讲究,泡茶人的心境、气候、冲泡用水、水温以及容器的选择都对茶汤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泡妞和泡普洱茶有异曲同工之妙,

茶友们是否遇到这样的问题:同样一款茶别人冲泡很好喝,自己冲泡难以下咽?冲泡普洱茶有非常多的讲究,泡茶人的心境、气候、冲泡用水、水温以及容器的选择都对茶汤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泡妞和泡普洱茶有异曲同工之妙,需要用心,更需要有技巧。如何才能泡一杯好茶?下面,小昵为茶友们介绍,普洱茶几个极其重要的冲泡技巧!

水的选择

水中常带有一些影响茶叶风味的物质。

有的水能让茶“原汁原味”;有的可以“适当修饰”,更好地发挥某类茶独特的品质或风格;但有的会“过度修饰”,造成茶汤原有品质的改变,甚至完全劣变。

经过研究表明:冲泡普洱茶可以选择一些高矿化度的天然泉水或者天然的矿泉水,水里的矿物质让茶汤带有天然的、淡淡的甜味。

投茶量

茶水比例,即茶和泡茶用水之间的比例。冲泡茶叶时,用茶量和冲泡的水量多少,对茶汤滋味的浓淡和液层厚薄影响很大。

普洱茶冲泡,较为适口的茶水比例建议控制在1比25左右(1g茶叶需要25ml的水,也可根据自己的口感拿捏度掌握)

对于普洱茶新茶客来说,要想掌握不错的投茶量,最好先试一下自己盖碗或是其它冲泡器具的容量。然后购买个小称,按照一定的比例,每次冲泡的时候都称一下。

最后对照自己的口感需求来看投茶量是否合适,淡了就加点茶,太浓了就适当减茶。

冲泡容器的选择

A、新普洱生茶盖碗泡

白瓷盖碗不吸附茶香、不吸收茶滋味,给茶足够的施展空间,保持最原始的样貌,相比较紫砂壶保温效果弱一些,适合冲泡新生茶。

B、老茶使用紫砂壶最佳

紫砂壶的保温效果较好,且可用通过“淋壶”(用沸水浇在壶身上)持续保持温度,盖碗类器具因为构造原因做不到。如果老茶在存放过程中不小心沾染上其他异味,紫砂壶因其双气孔结构能够吸附异味,具有一定的“修正”能力。

C、老生茶、老熟茶适合紫砂壶泡

冲泡水温以及出汤时间

A、新生茶

普洱新生茶,其茶性不稳定。内含的茶多酚和咖啡碱等物质含量相比较老茶要高,且叶片较为娇嫩。冲泡普洱新生茶水温不能太高,一般93度左右即可。

温度过高茶汤有烫熟味,且茶汤的苦涩感比较明显,水温低容易出现茶水分离的情况。

前3泡原则上即入即出,不要闷泡;从第四泡开始,每一泡在上一泡的基础上适当的延长6-10秒出汤时间。

由于不同的茶品其嫩度、制作工艺不同,内涵物质的析出时间不一,具体的出汤时间还需参考上一泡茶汤的浓淡程度做适当的调整。

B、老生茶

冲泡老生茶之前先醒茶:将紧压茶(茶饼、茶砖或沱茶)撬开,放置在洁净无异味的容器内,如茶叶罐或纸盒,醒3~4天左右即可。

如果是存储过程中吸附了杂味的老茶,可以醒茶10天左右。(适用于老熟茶)

老生茶沸水冲泡,洗茶1-2次,前面3泡也可即入即出,4泡以后在上一泡的基础上延长10-15秒左右。

在泡与泡的间隔开盖,使叶底稍稍降温后再续泡,会有不一样的感觉。低冲注水,适当闷泡。

C、熟茶

普洱熟茶根据其嫩度的不同而划分等级,一般可以分为宫廷、特级、一级、三级、五级、七级!

高等级熟茶不宜闷泡:等级高的熟茶如宫廷料、特级料等内含物质析出速度快且耐泡度低,可以适当的减少投茶量且不宜久闷!

新熟茶的水浸出物溶解很快,所以要尽可能做到取长补短,通过高温洗茶去除杂味,轻轻降温冲饮,冲泡节奏稍微快一点以避免苦涩味和“酱汤”状。

D、老熟茶

老熟茶“留根冲泡法”更好喝:5泡之后每次出汤后留下一部分茶汤,再注水冲泡,一般采取“留二出八”或“留半出半”,能够增加耐泡度,调节茶汤滋味)。

昵茶小贴士

轻发酵熟茶适当开盖:一些发酵程度稍轻的茶也可适当在前三冲半开盖,以保持茶汤的鲜甜感,同时开盖也有利于熟味儿的散发。

若普洱茶在储存中略有问题,如稍有杂味,则可适当增加洗茶次数。若是茶品因储存不当发生了变质,就算再贵的茶也都不具备品饮的价值了。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普洱茶冲泡步骤说明,学会这些,怎么泡都好喝!”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baike/40371.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百科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