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百科 » 茶叶大全 » 功效 » 正文

红茶绿茶普洱茶的区别和好处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2-22 13:43  来源:昵茶网  浏览次数:795
内容摘要:红茶属全发酵茶,茶性温和,茶汤红润,口感醇和,红茶具有暖胃抗寒的好处;而绿茶为半发酵茶,茶性偏寒,茶汤翠绿,口感鲜爽,绿茶有清热解暑的好处;而普洱茶为后发酵茶(熟茶),茶性温和,汤色红褐,口感醇厚,主

红茶属全发酵茶,茶性温和,茶汤红润,口感醇和,红茶具有暖胃抗寒的好处;而绿茶为半发酵茶,茶性偏寒,茶汤翠绿,口感鲜爽,绿茶有清热解暑的好处;而普洱茶为后发酵茶(熟茶),茶性温和,汤色红褐,口感醇厚,主要品种为碎银子、布朗熟茶、老班章熟茶。

绿茶与红茶的区别:

像绿茶,有“清汤绿叶”的特点;红茶,有“红汤红叶”的特点。绿茶的“清汤绿叶”来源于杀青工艺。

刚采摘的茶叶,经过高温的杀青,酶的活性遭破坏,阻断茶叶发酵变红,从而将绿的色泽保留下来。并去除了鲜叶的青臭气,产生绿茶的清香。

红茶的“红汤红叶”来源于发酵工艺。

发酵的实质,是鲜叶组织破损,使得原本无交集的内含物质,能相互接触和发生氧化作用。

所以,茶叶的揉捻很是关键。在揉捻时,鲜叶的细胞受力破损,茶汁与空气接触,茶叶的发酵就开始了。

一般,红茶揉捻时间较绿茶长,压力较绿茶大,之后还进行单独的“发酵”工序,且没有经历“杀青”。从而形成了,红茶别具一格的特质。

品饮时,能发现两者明显的品质差异。绿茶,清汤绿叶,滋味鲜爽,香气偏清香、豆香、板栗香、微弱的苹果香等。

红茶,红汤红叶,滋味醇厚带甜,香气偏花香或果香,如蜜糖香、薯香、龙眼香等。

品质的差异,源于它们成分的不同。

水溶性滋味物质中,绿茶含有较多的儿茶素类物质(涩味)和咖啡因(苦味)。红茶的水溶性多糖含量,相对更高。

挥发性香气物质中,绿茶主要以芳樟醇、香叶醇、茉莉酮及相似物质为特征挥发性物质,这些化合物对绿茶具有清香气味,起主要贡献。红茶主要以己醛、大马士酮等具有香甜味、热带水果香味、玫瑰花香的成分为挥发性物质。

成分不同,两者在保健方面,也各具优势。

绿茶,儿茶素抗氧化能力优越。儿茶素具有降血糖血脂血压、清除自由基、杀菌、延缓衰老、抗癌等保健功能。

目前,儿茶素被世界公认为,“继紫杉醇之后,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的最理想的抗癌物质”。

红茶,茶多糖具重要应用价值。其中的活性多糖,在预防心血管疾病,增强免疫力等方面,有独特的生理活性和药理作用。

红茶由于有发酵工艺,让收敛性的茶多酚形成了很多更温和的氧化产物,因此对肠胃刺激小,茶性温和。

红茶与普洱茶的区别:

一、类别不同

普洱熟茶属于再加工茶类,而红茶属于基本茶类。基本茶类包括绿茶类、红茶类、青茶类、黄茶类、白茶类和黑茶类六大茶类,红茶就是其中之一。而普洱熟茶是晒青毛茶(绿茶类)再经特殊工艺加工而成。

二、滋味、香气不同

普洱熟茶滋味醇厚,独具陈香;红茶滋味甘醇、鲜爽,甜香馥郁。一个是陈香,一个是甜香,二者比较容易区分。

三、加工工艺不同

以普洱熟茶和工夫红茶为例,普洱散茶加工工艺为: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萎凋——杀青——揉捻——晒干——渥堆(发酵)→干燥→分筛→拣剔→拼配成件;

工夫红茶加工工艺为:茶树鲜叶→萎凋→揉捻→发酵→塑形→烘干→红毛茶→精制→烘焙→成品。

其中,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属于绿茶类,其加工工艺为: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萎凋——杀青→揉捻→晒干。

四、产品外形不同

普洱茶产品有普洱散茶和普洱紧压茶两类。普洱散茶外形条索肥壮紧结、重实,色泽棕褐或褐红;而普洱紧压茶是利用普洱散茶蒸压而成,外形主要有饼、砖、沱等等。

红茶产品主要有工夫红茶和红碎茶。工夫红茶外形以条形为主,也有部分卷曲形的,其色泽乌润、金毫显露;红碎茶外形呈细小的颗粒状,色泽乌润,可再加工成袋泡茶。

另外,普洱茶是云南特有的地理标志产品,其加工必须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而红茶的原料既可用大叶种,也可用中小叶种,如以大叶种茶树鲜叶为原料加工而成的“滇红”和以小叶种茶树鲜叶为原料加工而成的“祁红”。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红茶绿茶普洱茶的区别和好处”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baike/39735.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百科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