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百科 » 茶叶大全 » 功效 » 正文

陈皮和普洱茶一起泡水的功效与作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1-21 22:56  来源:昵茶网  浏览次数:965
内容摘要:陈皮和普洱茶一起泡水的功效为润肺护肝,健胃醒脑,舒缓肠胃,润喉解渴,可缓解皮肤干燥,加快身体新陈代谢,长期饮用陈皮普洱茶还可以改善消化不良,提高身体的抵抗能力,具有抵抗衰老,生津解渴,燥湿解痰的作用。

陈皮和普洱茶一起泡水的功效为润肺护肝,健胃醒脑,舒缓肠胃,润喉解渴,可缓解皮肤干燥,加快身体新陈代谢,长期饮用陈皮普洱茶还可以改善消化不良,提高身体的抵抗能力,具有抵抗衰老,生津解渴,燥湿解痰的作用。

陈皮普洱茶有哪些功效呢?

降脂、减肥、降血压、抗衰老、理气降逆、调中开胃、燥湿化痰,可用于脾虚饮食减少、消化不良、咳嗽痰多等症状。陈皮中含有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还具有保健美容的效果。新会陈皮和云南普洱的完美结合,混然天成,越陈越香。

陈皮和普洱均为养生保健佳品,两者特点都是以越陈越香、越陈功效越佳、越陈越有价值而著称于世,柑普茶无论是外表还是内涵,均浑然天成,堪称一绝。

“柿霜色白入肺经,其滑也能利肺痰,其润也能滋肺燥。”柿霜温水化服,可治慢性支气管炎、干咳、咽炎。

在适宜的浓度下,饮用平和的陈皮普洱茶对肠胃不产生刺激作用,普洱茶粘稠、甘滑、醇厚,进入人体肠胃形成膜附着胃表层,对胃产生有益保护层,长期饮用普洱茶可以护胃、养胃。

普洱茶中含有维生素C、维生素E、茶多酚、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等,具有抗氧化功能,延缓衰老。

小青柑的工艺:

就柑普茶的制作工艺来讲,目前较为普遍的生产加工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机械采制,二是手工采制。谙熟普洱茶产业的发展,从中可窥见一二。

一般来讲,年生产总量较大的生产商,多采用机械加工制作;年产量较小的生产商,多为手工加工制作。以下,就以手工采制小青柑茶品为例,细讲柑普茶的制作工艺与流程。

第一步:采柑

从柑普茶的分类来看,目前消费市场上主要流通的产品种类有柑胎(柑仔)、小青柑、青柑、二红柑、大红柑(陈皮)。

生产商在采制柑普茶时主要依据柑果的成熟程度来采制不同类型的柑普茶,而当下,正是小青柑采制时段。

第二步:洁柑

将采摘下来的柑果,置于柑果清洗槽内进行清洗,其目的是去除柑果表层上的灰尘和杂质,使得清洗过后的柑果达到符合制作的食品安全卫生标准。

第三步:去果肉

在洁洗柑果之后,紧接着的工序便是去除柑果内部的果肉。手工挖取柑果果肉,先是采用工具在柑果的根蒂处切开一个圆形小孔,并将柑果内部的果肉完全掏出。

相对其他工序来讲,这道工序耗时较多,也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在完全掏出柑果果肉的同时,还需保证柑果果皮的完整性。

第四步:清洗柑皮

将去除果肉的柑皮再次置入柑果清洗槽内,进行清洗,并清除柑果果皮内部残留的果肉。

第五步,半生晒

决定了柑普茶的成品品质,这道工艺极为重要,为了方便下一道工艺的可操作性,柑皮多采用“半生晒”。所谓半生晒,即将柑皮晒到半干的程度,其干燥程度主要取决于采制人员的以往经验来作判断。随后,将备选的普洱茶熟茶散茶填充到柑皮的内部。

第六步:二次干燥

将填有茶叶的初制成形的柑普茶,再次干燥处理。目前,柑普茶干燥的方式主要趋于两种干燥方式:一种是机器烘干,一种是日光晒干。

其中,烘干机能调节干燥时的温度,其品质较为稳定,但不适合存储;而日光晒干则较为自然,相比烘干机烘干的更耐储存。

如在采制时间点上,偶遇天气不佳,同时采用日光晒干和机器烘干这两种方式。

第七步:成品分装

将第三步切下来的小圆口柑皮置于初制成形的柑普茶的切口处,采用内包装纸将其包装好,打上封条,再按照不同的成品规格进行分装。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陈皮和普洱茶一起泡水的功效与作用”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baike/39578.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百科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