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百科 » 茶叶大全 » 功效 » 正文

擂茶的功效和作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6-29 13:41  来源:昵茶网  浏览次数:1413
内容摘要:擂茶的功效为解热消暑、散寒健脾、护肝理气、促进消化、缓解疲劳,可润肺解渴,补充身体所需膳食纤维,有调理肠胃、缓解多痰、滋润嗓子、提神消食的作用。擂茶,是一种古老的饮茶方式的遗留。相传它起源于古时候中原

擂茶的功效为解热消暑、散寒健脾、护肝理气、促进消化、缓解疲劳,可润肺解渴,补充身体所需膳食纤维,有调理肠胃、缓解多痰、滋润嗓子、提神消食的作用。

擂茶,是一种古老的饮茶方式的遗留。相传它起源于古时候中原人将青草药擂烂冲服的“药饮”。“神农氏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最早,人们把“茶”当作治病的药物。后来发现它还有解渴、消食、提神等保健功效,就保留并发展了药食同源的“擂茶”。

现代各地的擂茶,是对汉魏粥茶、唐宋煎茶等古代茶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据史料记载,秦、汉、三国时期,人们已盛行将茶鲜叶或捣碎的干茶饼,加以葱、姜、橘子等调味品与谷物一齐“调煮”成茶羹或茶粥来食用。(参见三国魏张揖《广雅》)

唐代,茶道大兴,推动了擂钵及各种碾茶具的发展。唐宋人饮茶,也是要先把绿茶研成细末,再投入盐、姜、薄荷、橘皮等物,经过三滚的烹茶过程后才饮用的。 当时中国南北方的瓷窑,均有生产擂钵,并远播亚洲各国,至今日本茶道也仍在使用擂钵作擂茶工具。

随着汉人的南迁,中原人携带着这种“盐茶”习俗来到了南方,并把制陶工艺也带来了。今福建宁化、将乐等地曾发现多处自唐宋以来一直延续烧造擂钵的古窑址。

另有学者称,宋室南渡时,也把擂茶带到了杭州。在宋人的笔记中,常可见到有关擂茶的记载。如:南宋耐得翁在《都城纪胜·茶坊》中说杭州的茶坊与旧京(汴梁)一样“冬天兼卖擂茶,或卖盐豉汤”;南宋吴自牧也在《梦梁录·茶肆》一书中说到当时的茶肆“四时卖奇茶异汤,冬月添卖七宝擂茶、馓子、葱茶,或卖盐豉汤。”

擂茶文化——随着南迁的汉人,来到南方各地,并在相对闭塞的自然条件下,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来。

结语:

擂茶,这一古朴习俗,在枫溪、夏坊两地代代相传,并融入到了礼仪文化之中。通过“食擂茶”这种方式,招待客人、联络感情,从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礼仪需求。这也是它延续了千年而不灭的原因之一。

21 世纪,随着人口流失的加剧,农村“空心化”日益严重,擂茶习俗与其他依附于村落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难免陷入“传承危机”。城镇化的浪潮,将使多少人的乡愁无迹可寻。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擂茶的功效和作用”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baike/39568.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百科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