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百科 » 茶叶大全 » 经验 » 正文

信阳毛尖怎么分辨好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1-22 00:55  来源:昵茶网  浏览次数:1512
内容摘要:1、优质信阳毛尖为细、圆、紧、直、显毫,劣质信阳毛尖条形杂乱,且夹杂异味。2、优质信阳毛尖含水量低,干燥度较高,而劣质茶含水量较高。3、优质信阳毛尖茶汤嫩绿明亮。4、好的信阳毛尖口味鲜爽,圆润悠长,劣质茶

1、优质信阳毛尖为细、圆、紧、直、显毫,劣质信阳毛尖条形杂乱,且夹杂异味。2、优质信阳毛尖含水量低,干燥度较高,而劣质茶含水量较高。3、优质信阳毛尖茶汤嫩绿明亮。4、好的信阳毛尖口味鲜爽,圆润悠长,劣质茶则滋味淡薄,且苦涩明显,回甘性较差。

“好的信阳毛尖一是闻香气,二是看汤色,三是喝滋味,四是看叶底。”

1、看干茶

“细、圆、紧、直、显毫”,是信阳毛尖的显著特点,茶条细紧、圆直、鲜绿、光润等特点都是在揉捻工序的熟锅这一步骤中形成的。只有高水准的加工工艺方能将上好的鲜叶制成上好的茶。

看干茶另外需要做的就是闻干茶香,色泽“银绿翠润”的信阳毛尖一般而言必然香气怡人。

而如果干茶中有一些杂味,如青臭味,很可能是制作工艺出了问题。例如,鲜叶不经摊放直接加工或者杀青程度偏轻导致杀青不透,容易带有青臭味。

2、捻干茶

可以取少量茶叶,轻轻搓捻。

信阳毛尖的最佳含水量应该在6.5%左右。含水量过高,茶叶内部容易发生缓慢的氧化反应,加速茶叶陈化老化,品质下降快,严重的还可能霉变、滋生细菌。

含水量适当的信阳毛尖,用手指用力搓捻,应当是有部分粉碎,亦有部分捻断的条索。如果搓捻之后,仅有少量粉碎甚至没有粉碎,说明含水量过高;搓捻之后全部粉状,说明含水量过低。

3、冲泡

信阳毛尖茶叶评审中冲泡用水最好是100℃。

而日常饮用绿茶,80-85℃水温就可以了。100℃的水温能使茶叶释放出更多芳香物质和水溶性物质,更便于品出茶叶的滋味。为了便于观察,建议选用玻璃杯泡绿茶。

再看汤色,优质信阳毛尖汤色浅绿或黄绿,而且清澈明亮。

汤色如果是深暗色,往往是茶叶受潮等原因导致茶叶老化陈化;汤色如何发黄或者泛红,往往是鲜叶采摘后处置不当导致轻微发酵或者杀青温度低或杀青不足造成;汤色浑浊往往是揉捻加压过重或者细菌污染变质造成的。

有些茶商会对浑浊的茶汤解释为白毫过多,悬浮在茶汤中,是错误的说法。

干茶的芽叶往往难以分清,而泡开后的茶叶,芽叶比例就一目了然了。还可以在玻璃杯中看清茶叶的匀整程度,有无茶梗杂志等等。

4、品茶

信阳毛尖特有的熟板栗香即来自于茶叶中单糖。茶香的整体感觉应考虑是否纯正无异味、是否符合这款茶的香型、香气的浓淡程度、鲜香还是陈旧、香气的持久性等。

评茶的要求是茶汤的温度在45℃-55℃,温度过高如超过70℃,肯定会烫嘴烫舌,无法品尝滋味;温度过低,茶汤中水溶性物质溶解较多,茶汤的浓度提高,涩味会明显加重,口感不鲜爽圆润。

上好的信阳毛尖口味鲜爽、浓淡适宜、入喉圆润、回味悠长。

真正的好茶应当能冲泡两、三道依然获得较高的视觉、嗅觉、味觉的享受。而如果第一泡滋味很好,第二、第三泡却下滑太多,这样的茶叶性价比也不太高。

5、叶底

叶底最能反应一款茶的真是情况,如芽叶比例、茶叶嫩度、色泽、整碎程度、匀称程度、软硬程度、洁净程度等。

好的信阳毛尖叶底嫩绿、鲜活,色泽匀亮、芽叶匀齐。

总之

真品质信阳毛尖,汤色嫩绿、明亮,香气高爽、清香,滋味鲜浓、醇香、回甘。芽叶着生部位为互生,嫩茎圆形、叶缘有细小锯齿,叶片肥厚绿亮。

而伪劣品质信阳毛尖汤色暗,有苦臭气,并无茶香,且滋味苦涩、发酸。

入口感觉如同在口内覆盖了一层苦涩薄膜,异味重或淡薄。茶叶泡开后,叶面宽大,芽叶着生部位一般为对生,嫩茎多为方型、叶缘一般无锯齿、叶片暗绿、柳叶薄亮。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信阳毛尖怎么分辨好坏”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baike/37234.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百科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