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百科 » 茶叶大全 » 经验 » 正文

细说茶香,常见的茶叶香气有哪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6-29 12:32  来源:昵茶网  浏览次数:1548
内容摘要:茶叶常见的香气类型有毫香型、嫩香型、花香型、果香型、清香型、甜香型、火香型、陈香型、松烟香型等,如白毫银针的毫香,老白茶的陈香,绿茶的嫩香,岩茶的花香,铁观音的清香,正山小种的松烟香,祁门红茶的甜香,而茶叶的香气亦是茶叶品质的重要体现。

茶叶常见的香气类型有毫香型、嫩香型、花香型、果香型、清香型、甜香型、火香型、陈香型、松烟香型等,如白毫银针的毫香,老白茶的陈香,绿茶的嫩香,岩茶的花香,铁观音的清香,正山小种的松烟香,祁门红茶的甜香,而茶叶的香气亦是茶叶品质的重要体现。

茶叶的香气是怎么来的

茶叶的香气,主要体现在茶叶内所含有的芳香物质,而这些香气在高水温的触碰下,从而产生的挥发。

按照其结构特点,大致分为四类:

1、脂肪类衍生物,如青叶醇、青叶醛、正已醛、正已酸等。

2、萜烯类衍生物,沉香醇、香叶醇、橙花醇、芳香醇以及乙酸沉香酯、乙酸香叶酯等。

3、芳香族衍生物,如苯乙醛、苯甲醛、苯甲醇、苯甲酸甲酯、乙酸苯甲酯等化合物。

4、含氮、氧杂环类化合物,如吡嗪、吡啶、吡喃类衍生物及吲哚、喹啉等化合物。

茶叶的香气类型有哪些

1、花香型

花香型常见于乌龙茶,花香亦是比较常见的香型之一,如岩茶的岩骨花香,清透且持久,凤凰单丛的迷人花香(高香)。

再如铁观音的淡雅兰花香,而祁门红茶有令人愉悦的独特花果香。

2、果香型

茶叶中散发出类似各种水果香气,如板栗香、佛手香、橘子香、李子香、香椽香、菠萝香、桂圆香等。

武夷山青茶及部分品种茶属此香型,再如碧螺春由于茶果间作,因此也具有独特的果香。

(上图为六堡茶~昵茶网茶叶百科)

(上图为六堡茶~昵茶网茶叶百科)

3、槟榔香

槟榔香多见于六堡茶。

广西梧州六堡茶之槟榔香气和滋味近似槟榔的干燥成熟种子或其切片之香气和滋味。即似淡雅果香,有很轻微的木、麻、涩、苦等滋味,回味甘,但这些香气和滋味的浓度、强度、厚度不可能与槟榔的香气和滋味等量齐观。

4、清香型

该香型包括清香、清高、清纯、清正、清鲜等。

清香是绿茶的典型香型,另外经过闷黄的黄茶及摇青、做青程度偏轻和轻火功的乌龙茶,香气也属此香型。

(上图为滇红工夫茶~昵茶网茶叶百科)

(上图为滇红工夫茶~昵茶网茶叶百科)

5、甜香型

甜香型为红茶(工夫红茶)的典型香型。

该香型包括清甜香、甜花香、干果香、甜枣香、橘子香、蜜糖香等。

呈现甜香型的茶有宜红工夫、滇红工夫、闽红工夫等,以及金骏眉的花果蜜香。

6、火香型

在制作中烘焙火温高、充足、糖类焦糖化。该香型包括高火香、老火香及锅巴香。

属此类型的有黄大茶、武夷岩茶,如足火干燥而成的大红袍,则具有高火香。

(上图为普洱熟茶~昵茶网茶叶百科)

(上图为普洱熟茶~昵茶网茶叶百科)

7、陈醇香型

茶叶质地较老的茶品,在加工过程中有一道工序为渥堆发酵,而成品茶具有一定的陈醇香,当然在后期陈放的过程之中,陈香也会产生轻微的变化。

属此香型的茶有普洱熟茶、黑茶等。

8、松烟香型

制造干燥工序中用马尾松、或其他熏烟的茶叶,一般具有松烟香。

属此香型的茶有传统工艺制成的正山小种、六堡茶及黑毛茶等。

(上图为白毫银针~昵茶网茶叶百科)

(上图为白毫银针~昵茶网茶叶百科)

9、毫香型

对于茶叶毫毛比较丰富的茶叶,如单芽或一芽一叶制成茶叶,常白毫披覆。

干茶白毫显露,冲泡时这种茶叶所散发出的特有香气叫毫香。如白毫银针,便具有显著的毫香。

10、嫩香型

鲜叶新鲜柔软,采摘于春季萌芽十分,制茶及时合理的茶多有嫩香。

具嫩香的茶有竹叶青、蒙顶甘露、碧螺春等。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细说茶香,常见的茶叶香气有哪些”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baike/37030.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百科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