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百科 » 茶叶大全 » 经验 » 正文

10款国内有名的好茶你喝过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1-21 20:59  来源:昵茶网  浏览次数:2434
内容摘要:中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人杰地灵。茶叶便是自然的一种产物,分布在我国很多省份,而茶叶的品种有成百上千至多。在这些茶叶之中,有10种特别突出,且名气较大。据2016年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茶全图鉴

中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人杰地灵。

茶叶便是自然的一种产物,分布在我国很多省份,而茶叶的品种有成百上千至多。

在这些茶叶之中,有10种特别突出,且名气较大。

据2016年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茶全图鉴》上指出,关于中国“十大名茶”。

它们分别是: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庐山云雾、六安瓜片、君山银针、信阳毛尖、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祁门红茶。

当然,名茶只是一种“雅号”,并不代表,这些茶叶绝对就比其他茶好,只是更具有特征、代表,仅作为参考,那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1、西湖龙井 / 绿茶皇后

浙江杭州,绿茶

西湖龙井,是指产于中国杭州西湖龙井一带的一种炒青绿茶,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而闻名于世,是中国最著名的绿茶之一。历史上西湖龙井按产地不同分为狮、龙、云、虎、梅五个种类,其中以狮峰龙井为最佳有“龙井之巅”的美誉。

2、洞庭碧螺春 / 茶中仙子

江苏苏州,绿茶

洞庭碧螺春始于明代,产于江苏苏州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上,原名“吓煞人香”,俗称“佛动心”,后因康熙皇帝南巡时大加赞赏而御赐更名“碧螺春”。该茶“形美、色艳、香浓、味醇”风格独具,驰名中外。

3、黄山毛峰 / 茶中精品

安徽黄山,绿茶

黄山毛峰产于安徽黄山,以茶形“白毫披身,芽尖似峰”而得名,其特点为“香高、味醇、汤清、色润”堪称我国众多毛峰之中的贵族。独特的品质、风味与悠久的历史底蕴,让黄山毛峰成为我国著名的外交礼品用茶。

4、庐山云雾 / 茶中上品

江西九江,绿茶

庐山云雾,俗称“攒林茶”古称“闻林茶”,始产于汉代,已有1000多年的栽种历史,被“茶圣”陆羽誉为“中华第一茶”。庐山云雾茶汤幽香如兰,饮后回甘香绵,素有“六绝”之名,在国内外茶品市场上倾慕者甚众。

5、六安瓜片 / 茶中经典

安徽六安,绿茶

六安瓜片,又称片茶,因其产地古时隶属六安府而得名,其中产于金寨齐云山一带的茶叶,为瓜片中的极品,冲泡后雾气蒸腾,有“齐山云雾的美称。

6、信阳毛尖 / 绿茶之王

河南信阳,绿茶

信阳毛尖,又称“豫毛峰”,因条索紧直锋尖,茸毛显露,故而得名。河南信阳早在唐代即是我国的八大产茶区之一,信阳毛尖采制极为考究,以其“细、圆、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浓、汤绿”的特色为历代文人名家所倾慕。

7、武夷岩茶 / 茶之状元

福建武夷山,乌龙茶

大红袍,出产于福建武夷山九龙窠的高岩峭壁上,是武夷岩茶中品质最优的一种乌龙茶。传说因高中状元的驸马回武夷山天心寺谢恩,将红袍披于岩壁上的茶树而得名。该茶“活、甘、清、香”,极具武夷岩茶“岩韵”的品质特征。

8、君山银针 / 黄茶之冠

湖南岳阳,黄茶

君山银针,始于唐代,清朝时被列为“贡茶”,分为“尖茶”“茸茶”两种。“尖茶”如茶剑,白毛茸然,纳为贡茶,俗称“贡尖”。冲泡之时像根根银针悬空竖立,继而三起三落,簇立杯底,极具观赏性,乃黄茶之中的珍品。

9、安溪铁观音 / 七泡有余香

福建泉州,乌龙茶

铁观音,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属半发酵茶,色泽乌黑油润,砂绿明显。整体形状似“蜻蜓头、螺旋体、青蛙腿”,七泡而仍有余香,俗称有“音韵”。因叶似观音,沉重如铁而被乾隆赐名“铁观音”。

10、祁门红茶 / 群芳最

安徽黄山,红茶

祁门红茶,简称祁红,所采茶树为“祁门种”,以“香高、味醇、形美、色艳”四绝闻名于世,是世界三大高香名茶之一。清饮,可品其清香;调饮亦香气不减,在国际上有“王子香”、“群芳最”的美名。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10款国内有名的好茶你喝过吗”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baike/36941.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百科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