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百科 » 茶叶大全 » 经验 » 正文

红茶产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1-21 19:37  来源:昵茶网  浏览次数:1876
内容摘要:祁门红茶:主产于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特点为祁门香。滇红茶:主产于云南省凤庆县,特点为浓醇。正山小种:产地为福建省武夷山桐木村,特点为松烟香、桂圆干味。九曲红梅:产地为浙江杭州,特点为细若发丝,弯如银钩,滋味浓郁。英德红茶:广东省英德市英山区,特点为浓厚甜润。白琳红茶:主产于福建省福鼎市白琳镇,特点为毫香明显,清鲜甜和。遵义红茶:产于贵州省遵义市,特点为甜香高(持久),鲜爽醇厚。

祁门红茶:主产于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特点为祁门香。

滇红茶:主产于云南省凤庆县,特点为浓醇。

正山小种:产地为福建省武夷山桐木村,特点为松烟香、桂圆干味。

九曲红梅:产地为浙江杭州,特点为细若发丝,弯如银钩,滋味浓郁。

英德红茶:广东省英德市英山区,特点为浓厚甜润。

白琳红茶:主产于福建省福鼎市白琳镇,特点为毫香明显,清鲜甜和。

遵义红茶:产于贵州省遵义市,特点为甜香高(持久),鲜爽醇厚。

我国红茶产地一览

1、福建

小种红茶:传统的正山小种是有经过熏焙工艺的,但许多人对这种“烟熏口味”喝不惯,制茶师就开始渐渐放弃这种烟熏工艺,所以才有了现在比较容易入口,滋味鲜爽的正山小种。

金骏眉:为正山野菜茶的芽头采制,只是采摘标准真不一样。

政和工夫、福建政和县。政和大白茶采制。

坦洋工夫、 福建福安坦洋村、最初是用“菜茶“制红茶,清咸丰年间坦洋工夫已经外销至海外,行情最好的那几十年,每年出口都有上万担,坦洋工夫现在也有尝试用新品种来制红茶,比如金观音、黄观音。曾喝过用肉桂品种制的茶,滋味很不错。

白琳工夫、福建福鼎白琳镇,用当地原产的福鼎大白茶与大毫茶所制。

2、广东

英德红茶,广东英德, 以云南大叶种原料为主,跟凤凰水仙种一起制出,其中英红九号最有名。

3、安徽

祁门红茶,安徽祁门县, 祁门最早主要是做绿茶,后来是有人按照闽红的工艺来制作,才有了红茶,传统祁门红茶采摘是一芽二叶。最近几年出现高档红香螺、红毛峰、 祁眉这些品种,采摘标准提高到了一芽一叶。 祁门红茶的核心产区在祁门、东至、石台。

4、四川

宜宾红茶,四川宜宾,因地理气候原因,川红每年采制时间会比其他红茶早。川红的原料既可以做绿茶也可以做红茶,同样也是一芽二叶采摘,其中比较好的品种“早白尖”是一芽一叶采制。

5、云南

滇红,最早是1938年在凤庆首制出, 原料为当地的大叶种,滋味浓厚。

6、湖北

宜红,湖北宜昌红茶、恩施也有。传统外销茶。

7、江西

宁红,江西修水、武宁。宁红同样也是有历史的红茶了,很多书籍记载宁红在唐代就有出现,实际上宁红应该是始于清道光年间,最火时期出口俄罗斯每年有有上百万箱。

8、湖南

湖红,湖南安化、新化

9、浙江

九曲红梅,杭州周浦乡。

越红,浙江绍兴,越红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开始规模改制红茶时才诞生的,但历史并不长,红茶出口在98年就停止了,同时内销逐渐减少,但现在市场上还是有非常少量的越红在销售。浙江的红茶要算”名茶“的,应该还是九曲红梅。

10、江苏

苏红,江苏宜兴,原料最先是用宜兴小叶种,后来还引进了槠叶种和福鼎大白毫制作苏红名茶“竹海金茗”。

11、贵州

黔红,贵州湄潭 ,当地引进的是福云6号来制作红茶,贵州也有做红碎茶出口。

12、广西

桂红工夫,广西凌云,凌云白毫种,最近几年研究出来的桂香18号、桂香22号也适合做红茶,广西最早是做红碎茶出口,之后开始尝试做红条茶。

13、海南

海南红茶,五指山,大叶种,早期制出的红条茶和红碎茶基本是出口为主

14、台湾

台湾红茶,南投,阿萨姆大叶种,当地后期培育出了几个新品种制红茶,如台茶18号。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红茶产地”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baike/36717.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百科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