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百科 » 茶叶大全 » 经验 » 正文

滇红茶的种类有哪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2-22 11:45  来源:昵茶网  浏览次数:1063
内容摘要:滇红茶是云南红茶的总称,滇红茶根据制法的不同分为红碎茶、工夫红茶两种,而根据原料以及感官的不同,分为晒红、滇红金丝、滇红金针、滇红金芽、滇红金螺、滇红金针、滇红宝塔、经典58等,其次,滇红茶素以“形美、

滇红茶是云南红茶的总称,滇红茶根据制法的不同分为红碎茶、工夫红茶两种,而根据原料以及感官的不同,分为晒红、滇红金丝、滇红金针、滇红金芽、滇红金螺、滇红金针、滇红宝塔、经典58等,其次,滇红茶素以“形美、色艳、香高”而著称,十分适宜秋冬之季饮用。

滇红茶的介绍

从广义上讲,滇即云南,而滇红泛指云南红茶,滇红是中国工夫红茶的后起之秀。在云南较为有名的两个茶品,一个是普洱茶,另外一个就是滇红了。

从狭义上说,滇红是特指1938年冯绍裘先生在凤庆茶厂试制红茶以后特定的名字。

滇红的原料是云南大叶种鲜叶或嫩芽(区别祁门红茶是储叶种-中叶种,正山小种的桐木关菜茶小叶种)。

滇红主要产于云南省南部与西南部的临沧、宝山、凤庆、西双版纳、德宏等地,自滇红问世以来,便以“形美、色艳、香高”而受到广大爱茶人士喜爱。

滇红茶的种类

1、滇红金针

滇红金针的选料颇为讲究,极品滇红金针通常以一芽鲜叶为原料,稍低级别的也以一芽一叶为原料。

红茶的常规制作工序为,萎凋、揉捻、发酵、干燥这些过程,而金针多了一道机械理条做型的工序,也是为了让干茶更加好看。

滇红金针外形金毫披露,挺直似针,亭亭玉立。芽尖茶色金黄鲜明,干茶麦芽糖香味浓郁持久。冲泡后汤色红黄透亮,鲜爽甘醇,麦芽糖香味四溢,喝后口中甜滑持久,滋味浓强,属滇红中的上品。

2、滇红金丝

滇红金丝和金针一样,通常也是以一芽鲜叶为原料制成,属滇红中的上品。

其外形芽叶肥壮,苗锋秀丽完整,金毫显露,色泽乌黑油润。冲调后汤色红亮,显金圈,香味纯鲜,滋味浓强,颇具刺激性,叶底红匀鲜艳。香味淡而绵长,有蜜香。

3、滇红金芽

滇红金芽,为滇红茶中高端产品,采摘云南大叶种一芽二叶、一芽三叶和同叶质嫩度的单叶初展,初制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精制茶分为:本身、长身、圆身、轻身四类,经筛分、拼合而成。

茶叶条形自然饱满,茶芽直(金芽)或稍弯曲(也有人称为半曲金芽),也是以形命名的一款茶。外形金毫披露,挺直似针,汤色红艳明亮、香高韵长,鲜爽回甘。

4、滇红金螺

滇红金螺,采摘单芽、一芽一叶、一芽二叶等的茶料,形状如“螺”而得名。

滇红金螺的工艺比较特别,采用了碧螺春的做形手法,揉捻程度比其他类型的更重。其外形体骨重实,冲泡后汤色金黄,滋味醇厚,回甘生津,滑厚绵长。

5、滇红松针

该款茶制作和命名上是金针滇红的兄妹茶品,采摘一芽一叶的茶料精制而成。

从干茶的外形来看,整体色泽金黄乌润,条索呈直条状,较金针更为修长,苗锋秀丽完整,金毫稍显。

6、野生滇红

相比其他滇红茶色泽偏黑,茶品级别无要求,严格意义上讲,是在采摘原料上有区别(野生茶或放荒茶为原料),工艺特别。

成品茶除具有特优滇红茶的条索紧秀乌润、汤色金黄透亮、滋味醇厚饱满、香气较为沉稳,悠长、叶底红匀鲜亮等特点外,更具古乔木茶山野之气强烈。

7、晒红茶

云南晒红茶是滇红茶叶演变出来的一个茶叶加工产品,是用云南大叶种茶的鲜叶为原料,与普通滇红茶一样经过萎凋、揉捻、发酵,不同的是最后一道干燥工序,滇红用的是高温烘焙,而晒红则进行的是自然干燥。

晒红的香气较内敛,滋味醇、甜爽、回甘明显,汤色偏黄红色。

新制作的晒红,带有淡淡的青涩气味,随着存放年份的增加,也会带有陈香之味。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滇红茶的种类有哪些”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baike/36541.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百科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