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百科 » 茶叶大全 » 经验 » 正文

茶叶的种类和品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2-22 20:38  来源:昵茶网  浏览次数:1136
内容摘要:茶叶分为红茶、绿茶、白茶、黄茶、乌龙茶、黑茶六大类,红茶有滇红、祁门红、正山小种等;绿茶有西湖龙井、安吉白茶、信阳毛尖等;白茶有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等;黄茶有平阳黄汤、君山银针等;乌龙茶有铁观音、凤

茶叶分为红茶、绿茶、白茶、黄茶、乌龙茶、黑茶六大类,红茶有滇红、祁门红、正山小种等;绿茶有西湖龙井、安吉白茶、信阳毛尖等;白茶有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等;黄茶有平阳黄汤、君山银针等;乌龙茶有铁观音、凤凰单丛、武夷岩茶等;黑茶有雅安藏茶、安化黑茶等。

《1》

绿茶

不发酵,茶性偏寒

绿茶品质特点是绿色清汤

代表茶品:西湖龙井、安吉白茶、黄山毛峰、碧螺春、信阳毛尖、太平猴魁、竹叶青等。

绿茶制法,一般是经过杀青、揉捻、干燥三个工序。杀青工序是这个茶类制法的主要特点。根据通用的杀青方法不同,主要分炒青杀青和蒸热杀青二个目。

绿茶品质,其次突出的特点,就是形状不同。

依其形状的类型,分圆条形、圆球形、扁条形、片形、针形、尖形和不定形七个种。片形茶又可分整碎,整片如瓜片;碎片如秀眉。不定形如象拳状的贡熙和折叠厚片的熙春。

采用绿茶为原料制成的花茶,依窨花种类不同,再分茉莉花茶、玉兰花茶、珠兰花茶、杂色花茶四种。

《2》

黄茶

微发酵,性寒

黄茶品质特点是黄色黄汤,要求绿色消失,黄色显出。这个茶类制法的特点,主要是闷黄过程。

代表茶品:蒙顶黄芽、莫干黄芽、君山银针等。

《3》

黑茶

后发酵,茶性温和

黑茶品质特点是叶色油黑或深褐绿色,汤色褐黄或褐红。

有湘尖一号、二号(旧称天尖、贡尖);蒸后为定型茶,有黑砖茶、花砖茶(旧为花卷茶)。半成品炒压后为定型茶,有茯砖茶。

半干毛茶沤堆为干坯堆积做色,通过自然干燥,如湖北的老青茶。半成品蒸压成各种形状,如云南大七子饼茶、心状紧茶(现改压为四方形砖茶);半成品蒸压踩成大篓包,如六堡茶。

已做色的半成品,蒸压成各种形状,经长时间的干燥过程中再起变化,加深色味;定型的,如象元宝形的康砖茶、四川茯砖茶,炒压成篓包茶的,如四川方包茶。

《4》

白茶

轻微发酵,性凉

代表品种:白牡丹、白毫银针、贡眉、寿眉。

白茶品质特点是白色茸毛多,汤色浅淡或初泡无色。

一般制法是经过萎凋、干燥二个工序。

萎凋有用日光萎凋,也有用阴处萎凋。干燥可以晒干或风干,也可以用烘干。这个茶类制法的特点是萎凋工序,分全萎凋和半萎凋二个目。依鲜叶不同,分芽茶和叶茶二种。

《5》

青茶

半发酵,茶性平和

代表产品:铁观音、凤凰单丛、大红袍、水仙、肉桂、漳平水仙等。

青茶品质特点是叶色青绿或边红中青,汤色橙黄。

正规制法是经过萎凋、做青、炒青和揉捻、干燥等工序。这个茶类制法的特点是做青,在揉捻前完成一部分的理化变化。

《6》

红茶

全发酵,茶性温和

红茶是红非红,品质特点说是“红色红汤”,其实是黄红色。

经过萎凋、揉捻、渥红(旧称“发酵”)、干燥四个工序。

制法的特点是经过室温自然浸红或热化作用,依制法、成茶外形和品质不同而分小种红茶、工夫红茶、切细红茶。

小种红茶经过萎凋、揉捻、渥红、锅炒(俗称过红锅)或不炒、毛烘、拣剔、足烘等工序。

福建崇安桐木村范围内的产品有自然的松木香味,叫正山小种。

工夫红茶经过萎凋、揉捻、渥红、干燥四个工序。毛茶加工很精细,粗大做小,不分花色,分叶茶和芽茶。叶茶是整叶工夫,芽茶的细嫩工夫。

工夫红茶有祁门工夫茶、滇红工夫茶、川红工夫茶等。

切细红茶或称颗粒红茶,是在揉捻过程中、边揉边切,以生产破叶茶为主,分半叶茶、切细茶、碎片三种。

有橙黄白毫、白毫、碎白毫、碎橙黄白毫、花香、碎橙黄白毫花香、碎末等。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茶叶的种类和品名”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baike/35594.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百科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