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百科 » 茶叶大全 » 经验 » 正文

龙井产区划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1-02 20:19  来源:昵茶网  浏览次数:5611
内容摘要:龙井分为三大产区,即西湖产区、钱塘产区、越州产区,其中西湖产区又分为一级产区、二级产区,一级产区包括狮峰、龙井、云栖、虎跑、梅家坞五大核心区域,二级产区为龙坞、转塘、留下、双浦等地,其中只有西湖产区的

龙井分为三大产区,即西湖产区、钱塘产区、越州产区,其中西湖产区又分为一级产区、二级产区,一级产区包括狮峰、龙井、云栖、虎跑、梅家坞五大核心区域,二级产区为龙坞、转塘、留下、双浦等地,其中只有西湖产区的龙井茶才能称之为西湖龙井。

龙井茶的三大产区

依据《地理标志产品龙井茶》中的规定:龙井茶分为钱塘、越州、西湖三大产区,其中仅西湖产区内所产的茶叶为“西湖龙井” 茶,另两产区则称为 “龙井茶” 。

1、西湖产区

即西湖风景名胜区,为龙井茶西湖产区。

西湖龙井分一级产区和二级产区,一级产区包括“狮(峰)、龙(井)、云(栖)、虎(跑)、梅(家坞)”五大核心产区,二级产区是除了一级产区外西湖区所产的龙井,如,龙坞、转塘、留下、双浦等地。

2、钱塘产区

包括杭州市萧山、滨江、余杭、富阳、临安、桐庐、建德、淳安等县(市、区)现辖行政区域。

3、越州产区

包括绍兴市绍兴、越城、新昌、嵊州、诸暨等县(市、区)现辖行政区域以及上虞、磬安、东阳、天台等县(市)现辖部分乡镇区域。

西湖龙井产区行政区域详情

西湖龙井的产区皆在西湖区,据行政地域划分为东部、西部、南部三个茶区。

西湖区现有9个乡镇154个行政村,其中6个乡镇75个行政村产茶。茶园布局比较集中,茶区交通十分便捷。有15个村的茶园面积达 33.2公顷以上,其中66.7公顷以上的有梅家坞、穆坞、桐坞、龙门坎等4个村。

东部茶区为传统的西湖龙井茶区,是提供国家礼品茶的生产基地,共有茶园230公顷,包括西湖乡所辖的梅家坞、龙井、翁家山、杨梅岭、九溪、梵村、满觉陇、双峰、茅家埠、灵隐、玉泉、金沙港、南山等13个村。

西部茶区系传统的旗枪茶区,1985年开始扩建成为西湖龙井茶新的生产基地,共有茶园630公顷,包括龙坞乡的大清、外桐坞、桐坞、龙门坎、横山、葛衙庄、何家村、上城埭、长埭、叶埠桥、西湖茶场和留下镇的杨家牌楼、东岳、金鱼井、东穆坞、屏峰、留下、小和山、石马、横街、西穆坞等21个村(场)。其中一些村的茶园与西湖山水相连,茶叶自然品质优良。1991年龙坞乡大清村所产的特级龙井茶经农业部茶叶质检中心检测,其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水浸出物等七项理化指标,均达到了特级西湖龙井茶的水平。

南部茶区为传统的旗枪茶区和九曲红梅茶区,也于1985年扩建成为西湖龙井茶新的生产基地,共有茶园427公顷,包括转塘镇的沈家弄、横桥、培丰、转塘、江口、狮子、大楮桥、望江、金家岭、中村、村口、双流、凌家桥、回龙、浮山、缪家等23个村和周浦乡的灵山、骆家埭、金马、社井、上间、下羊、仁桥、新塘、云泉、姚家坞、冯家、张余、上堡、大岭等17个村。

龙井茶的品质特点

“色绿、香郁、味甘、形美”

1、香郁

龙井茶在制作时,有一道堆放的工艺。这道工序,是在龙井茶采摘后进行半天左右的晾晒过程,减少了其中的青草味道以及苦涩味,增进茶香,提高鲜爽度。

2、色绿

龙井茶保留了鲜叶的绝大多数天然物质,色泽嫩绿,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与追捧,也是当之无愧的国饮。

3、形美

龙井茶在制作过程中,为了提高茶叶品质,自有一套讲究的炒茶十大手法。而这一步,是对茶胚的初步定型。真正定型的辉锅工艺,是将龙井整形炒干的关键时刻。

4、味甘

龙井茶以采摘细嫩著称,采摘嫩度的不同分为莲心、雀舌、旗枪,鲜叶嫩匀度构成龙井茶品质的基础。只采一个嫩芽的称莲心,采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叶形如雀舌的称雀舌。

龙井茶本身的特点,使得其深受大众喜爱,品饮茶汤,沁人心脾,齿间流芳,回味无穷。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龙井产区划分”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baike/35550.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百科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