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百科 » 茶叶大全 » 经验 » 正文

茶叶好坏怎么辨别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1-21 20:11  来源:昵茶网  浏览次数:918
内容摘要:品质较好的茶叶,其条索匀称肥壮,厚实无杂质,干燥度高,色泽均匀,香气纯正,汤色明亮且富于光泽,其口感甘醇爽朗,有活性且生津回甘;而劣质的茶叶,其条松散瘦小,质地不均匀,碎叶较多且色泽不一,其香气清淡,

品质较好的茶叶,其条索匀称肥壮,厚实无杂质,干燥度高,色泽均匀,香气纯正,汤色明亮且富于光泽,其口感甘醇爽朗,有活性且生津回甘;而劣质的茶叶,其条松散瘦小,质地不均匀,碎叶较多且色泽不一,其香气清淡,汤色寡淡浑浊,口感发涩且水味重。

茶叶好坏怎么辨别:

1、看干茶

茶叶是由“芽”、“叶”、“梗”这三部分组成,好的茶叶在没有冲泡之前的干茶整体上是条索肥壮均匀,嫩匀厚实,没有过多的碎末和杂质,如果粗细不一,颜色比较杂的就不是很好,有可能是拼配的茶叶。

芽是茶叶是精华所在,芽粗且饱满则说明茶叶品质好。芽若薄且短又或者是无芽,那么茶叶品质就会显得一般。当然事无绝对,有些茶的卖点并不是芽,像安徽的六安瓜片,它便是无芽的茶,也是无梗的茶。

看完整体再看下干茶的干燥程度,如果有点软的,最好就不要购买了,然后看茶叶的叶片是否整洁,有没有很多的茶梗、簧片、杂质,这样的都不是上等的茶叶。最后根据不同品种的茶叶干茶外形进行挑选,如武夷岩茶就要挑选条索肥壮、紧结、匀整,带扭曲条状的比较好。

2、闻香

根据不同茶叶的品种香进行判断,如绿茶就是清新鲜香,红茶浓烈纯正,花茶芳香扑鼻,乌龙茶馥郁清幽为好,同时看它是否有刺激性气味,或者有让你感到不适的味道。若是发霉变质的茶叶,那我们自然就能在第一时间闻出茶叶那不对劲的茶香。因为品质正常的茶叶,香气就算不鲜明,但至少不会难闻、刺鼻。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闻香?

闻香主要有分3种:

第一,干闻

第二,热闻

第三,冷闻

所谓的干闻就是闻干茶香,热闻就是闻已经冲泡好的茶汤香。冷闻就是闻茶冷却后的盖子香或者杯底香、叶底香。

值得一提的是,热闻同样分三种:

第一,闻盖子香

第二,闻茶汤香

第三,闻叶底香

一般细嫩的茶叶具有嫩香,如果没有这种香气那么说明此茶可能是老茶、粗茶。此外,我们可以从香气的悠远性与持久性来分辨茶叶的好坏。

茶叶的香气要符合本身的特点,比如铁观音兰花香,西湖龙井豆香,白牡丹枣香,六堡茶槟榔香等等。

3、观茶汤

茶叶冲泡后,不同的茶叶会呈现出不同的茶汤颜色,绿茶绿汤、红茶红汤,但是一般来说,凡是好的茶叶,汤色都是明亮的、有光泽的。

而且如果冲泡手法正确,从整个品饮过程中观察茶汤的的变化也可以看出茶叶的级别,全程汤色稳定,变化差异较小,渐渐变淡的为上,几冲之后就突然变淡,非常不耐泡的为下,像这种茶汤颜色急剧变化的茶叶,可能是靠工艺拉升原料的。

4、品饮

茶叶好不好,喝了才知道,这是最为直观的,毕竟眼睛有时候会欺骗我们,但胃口不会,茶汤的滋味丰富多彩,有一点共通的,茶叶与水的融合度越高越好。

茶汤的滋味是茶叶的甜、苦、涩、酸、辣、腥、鲜等多种物质综合反映的结果,如果他们的数量比例适合,就会变得苦涩适度、化开且快,回甘无穷,生津持久。

茶汤的味道以微苦中带甘为上,好茶喝起来甘醇浓稠,有活性;舍面发涩,嘴里有黏腻感的就是有问题的茶叶。

5、看叶底

叶底是茶叶冲泡过后的产物,茶叶在冲泡后,吸水浸润而舒展开来,取舒展开的叶片放置于清水中,观察叶片的柔韧性,是否质地柔软、齐活。

一眼望去整个叶底颜色大只统一,无明显变色,或杂片较多,如果叶片上有明显灼伤或黑色叶片较多,就是制作工艺不太好。另外一点就是,叶底要有韧性,鲜活如初则为好,整体色泽明亮、肥嫩,那么就说明这款茶的品质很不错。

若叶底欠匀亮,不肥嫩,那么说明这款茶的品质一般。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茶叶好坏怎么辨别”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baike/34955.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百科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