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百科 » 茶叶大全 » 经验 » 正文

白牡丹和寿眉有什么区别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2-23 00:52  来源:昵茶网  浏览次数:1191
内容摘要:白牡丹是采摘一芽一叶或一芽两叶初展为原料制成,而寿眉是采摘一芽二叶开展或者一芽三叶(芽叶连枝)为原料制成,采摘时间上白牡丹比寿眉早,白牡丹白毫明显,毫心肥壮,叶张肥嫩,毫香明显,而寿眉叶张稍肥嫩,芽叶

白牡丹是采摘一芽一叶或一芽两叶初展为原料制成,而寿眉是采摘一芽二叶开展或者一芽三叶(芽叶连枝)为原料制成,采摘时间上白牡丹比寿眉早,白牡丹白毫明显,毫心肥壮,叶张肥嫩,毫香明显,而寿眉叶张稍肥嫩,芽叶连枝,无老梗,叶整卷如眉,枣香明显。

白牡丹与寿眉的区别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艺、外观

在国标GB/T 22291-2017中,是这样定义白牡丹和寿眉的:

白牡丹是指以大白茶或水仙茶树品种的一芽一叶、二叶为原料,经萎凋、干燥、拣剔等特点工艺过程制成的白茶产品。

因其绿叶夹银白色毫心,形似花朵,冲泡后绿叶托着嫩芽,宛如蓓蕾初放,故得美名白牡丹。白牡丹外形毫心肥壮,叶张肥嫩,叶色灰绿,夹以银白毫心,呈“抱心形”,叶背遍布洁白茸毛;冲泡后毫香鲜嫩持久,滋味清醇微甜。

汤色杏黄明亮或橙黄清澈;叶底嫩匀完整,叶脉微红,布于绿叶之中,有“红装素裹”之誉;白牡丹按其制作的原料可分为政和大白茶、福鼎大白茶及水仙白茶。

寿眉是指以大白茶、水仙或群体种茶树品种的嫩梢或叶片为原料,经萎凋、干燥、拣剔等特点工艺过程制成的白茶产品。

寿眉叶张稍肥嫩,芽叶连枝,无老梗,叶整卷如眉,香气清纯。其中用茶芽叶制成的毛茶称为“小白”,以区别于福鼎大白茶、政和大白茶茶树芽叶制成的“大白”毛茶。

2、叶片大小

白牡丹叶片狭长,寿眉叶片宽大。叶片大小,同样会受生长期的影响。白牡丹采摘时气温较低,叶片生长较缓慢,故而整体叶片看起来似柳叶,狭长。而寿眉采摘时,气温上升,温度较高,叶片更舒展,看起来更大。

3、茶梗粗细

白牡丹茶梗细、短,寿眉茶梗粗、长。茶梗的长短粗细,和生长期脱离不了关系。寿眉的生长期比白牡丹长,故而茶梗发育快、好,整体看着更加的粗壮。寿眉的茶梗,是水桶腰。而白牡丹的茶梗,是楚宫腰。

4、白毫数量

白牡丹的叶片背部以及芽头上,覆盖的白毫多。寿眉的白毫少,主要集中在芽头上,叶背有少量白毫,若不仔细观察,不容易发现。白毫,随着芽头、叶片的生长和会慢慢脱落,叶片越老的部位,白毫越少。

5、采摘期

白牡丹采摘期短,主要集中在春季,在清明节前后开始采摘,采摘期约十天。而寿眉的采摘期,远高于白牡丹。

寿眉不仅在春季能采摘,还可以在秋季采摘。且在秋季,寿眉称王,都是寿眉茶的天下。寿眉春季的采摘期稍微短一些,从谷雨节前后开始,持续到立夏。而秋季的采摘期,那就长的多。从立秋开始一直到寒露前后,都是采摘寿眉。

6、产量

采摘期的长短,直接影响到白牡丹和寿眉的产量。白牡丹产量低,寿眉产量高。

7、香气

白牡丹,主要以花香为主,花香类型丰富,栀子花、桂花、夜丁香、紫藤萝、千里香、女贞花,香气妖娆而馥郁,芬芳而迷人。

寿眉的香气,花香和粽叶香势均力敌,还带有些仙草的香气,整体来书,香气更恬静些,不似白牡丹那般,香的让人眼花缭乱。

8、口感

白牡丹会更甜润,更细腻,汤水更加清雅。寿眉的口感,会稍显浓郁,茶汤滋味更尖锐些,整体感觉更加的有劲道

结语:

越陈越香,正如人生,岁月历练,方可成熟。

随着时间的逐渐推移,茶叶内部成分开始缓慢地发生变化,香气逐渐转陈,汤色也逐渐由浅色转化成再深一些。

泡出的茶汤香气醇和,滋味渐柔。而寿眉的鲜叶原料较老,叶片中的茶多糖含量较高,茶梗中的多糖尤多。在后期的转化过程中,寿眉在香气方面有明显的优势。

最大的一个优势在于—寿眉极容易陈化出枣香,这点优于白牡丹。有年份的老白茶寿眉,香气类型就会变得丰富,出现陈香、药香、花蜜香、糯香以及上文说的枣香等。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白牡丹和寿眉有什么区别”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baike/34716.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百科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