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百科 » 茶叶大全 » 经验 » 正文

茶怎么品出好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1-03 03:42  来源:昵茶网  浏览次数:1246
内容摘要:品一杯茶的好坏主要依据8个维度,纯度、浓度、厚度、苦涩度、甜度、鲜度、回甘、风味,好茶滋味纯净,茶汤透亮,内质饱满,稠厚感与层次感强烈,苦涩及时化开,回甘生津且饱含回味,而劣质茶滋味寡淡且单一,有杂味

品一杯茶的好坏主要依据8个维度,纯度、浓度、厚度、苦涩度、甜度、鲜度、回甘、风味,好茶滋味纯净,茶汤透亮,内质饱满,稠厚感与层次感强烈,苦涩及时化开,回甘生津且饱含回味,而劣质茶滋味寡淡且单一,有杂味,汤质暗沉,苦涩度较高,回甘以及鲜爽度差。

茶怎么品出好坏:

一、闻茶香

茶叶香气多种多样,就拿白茶来说,白茶有毫香、各类花香、果香、枣香等等,且香气有浓有淡,有高远也有低沉。

最简单的判断就是闻一下茶叶的香气,看它是否有刺激性气味,或者有让你感到不适的味道。若是发霉变质的茶叶,那我们自然就能在第一时间闻出茶叶那不对劲的茶香。因为品质正常的茶叶,香气就算不鲜明,但至少不会难闻、刺鼻。

我们在做闻香工作前,应该先了解一下你要闻香的茶叶。事先知道茶叶会具有哪些类型的香气,提前做好功课,闻香工作就会顺利些。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闻香?

闻香主要有分3种:

第一干闻、第二热闻、第三冷闻,所谓的干闻就是闻干茶香,热闻就是闻已经冲泡好的茶汤香。冷闻就是闻茶冷却后的盖子香或者杯底香、叶底香。

值得一提的是,热闻同样分三种:

第一闻盖子香,第二闻茶汤香,第三闻叶底香,一般细嫩的茶叶具有嫩香,如果没有这种香气那么说明此茶可能是老茶、粗茶。此外,我们可以从香气的悠远性与持久性来分辨茶叶的好坏。

茶叶的香气要符合本身的特点,比如白牡丹是花香,老寿眉是枣香,因此你就不能从牡丹身上闻出枣香来,这就不对了。

二、品茶味(重点)

茶的滋味是最能反映出茶的品质好坏,而品茶味也是我们泡茶的最终目的。冲泡一款茶叶后,主要可以从下面这些角度去品,要点:多喝、多泡,实践很重要。

1.纯度

纯度和香气一样,指滋味是否纯净,有无异杂味。主要也是加工过程或存储过程中产生的气味,比如霉味、焦味和由于杀青或揉捻没处理好形成的青味。

2.浓度

这个很好理解,是茶汤内含物质多少的表现。

我们喝茶就是在喝叶子里面有益的内含物,如果内含物很多的话,则说明“库存充足”,有条件满足我们的饮用需求,这也是茶叶耐泡度的基础。

3.厚度

指茶汤的稠厚感,常常会和浓度搞混。

其实浓度就像一杯纯盐水,盐的多少代表它的浓度高低,但加再多盐都还是单调了点。而厚度则是一碗高汤,里面除了盐还有很多很多东西,会给你一种很丰富、厚实的感觉。

茶也是一样,不同物质含量多且均衡,就会给我们的味觉更多的享受。没厚度的茶喝起来单一,缺乏层次。

4.苦涩度

很多人觉得苦涩度是不好的,但其实它也是茶的必备,茶中有益物质中最要的物质,比如茶多酚就是苦涩味的,咖啡碱是苦味的。因此完全没有苦味不仅是不好的,也是不现实的。

还好茶叶中还有很多甜味、鲜味的物质,他们和苦涩味融合起来,让苦并不那么讨厌。

喝茶时可以有轻度苦涩,让味觉更丰富,但不可一直留在舌面和口腔里,让人难受,这就是“苦要化的开”的意思。

5.甜度

这应该是茶中最愉悦的味道之一了,不过茶的甜并不是跟糖水或者蜂蜜一样那么强烈,而是一种温和的甜,主要由茶叶中的可溶性糖和氨基酸来表现。在无添加的情况下,甜度越高越好。

6.鲜度

是指茶的鲜爽口感,这和茶中的氨基酸有很大关系,很像我们熬汤的过程中产生的鲜味。一般茶叶越嫩,产地海拔越高,尤其是春茶,会有非常明显的鲜爽味,鲜度越高,茶叶品质越好。

7.回甘

指茶的苦后回甘,刚刚说苦涩度时提到过“苦要化的开”,也就是化成了甘甜味。其实这是一种甜感,并不是真正的甜味,是我们的味觉在经受茶叶轻度苦涩刺激后的一种反差感。

回甘往往伴随着生津,也就是分泌了唾液,嘴巴里会有很水润的感觉,更舒服。因此生津回甘快,也是好茶的特点。

8.特殊风味

这是茶树的品种、生长环境、制作工艺所赋予茶的特别味道,每一种有特色的茶视具体情况有不同的特殊风味。

比如传统烟熏的正山小种,会有桂圆的味道,人称“松烟香、桂圆味”;有一种制作武夷岩茶的茶树品种叫“肉桂”,制作出来的茶不仅有桂皮香,前几泡的滋味还有一种微妙的辛辣感。

一般有这些特殊风味的茶,都是在品种、产地、工艺上有些过人之处的,遇到的话可要细细品尝。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茶怎么品出好坏”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baike/34542.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百科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