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百科 » 茶叶大全 » 经验 » 正文

老茶头如何辨别好坏,挑选老茶头的技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2-23 04:59  来源:昵茶网  浏览次数:1084
内容摘要:老茶头因鲜明好喝的特色而备受茶友青睐——果胶香气迷人,茶汤口感醇厚柔滑,甜度高,耐泡度佳;特有粘稠糯滑之感,如同冬日里喝下一碗温热米汤,让人越喝越欢喜。但是,该如何挑选一款满意的老茶头产品?原料越嫩越

老茶头因鲜明好喝的特色而备受茶友青睐——果胶香气迷人,茶汤口感醇厚柔滑,甜度高,耐泡度佳;特有粘稠糯滑之感,如同冬日里喝下一碗温热米汤,让人越喝越欢喜。

但是,该如何挑选一款满意的老茶头产品?

原料越嫩越好?颗粒越大越好?越耐泡的越好?

哪些评判标准是可取的?

原料细嫩不是重点,原料品质和工艺是关键

人们对优质的老茶头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茶汤的润滑浓稠,而越嫩的茶叶氨基酸及果胶含量就越丰富,所以不少人认为老茶头的原料越嫩越好。

但你如果认真看过老茶头的叶底,就会发现:好像茶底也不是很细嫩啊!!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因为老茶头团块形态的原因,看起来比实际的用料程度粗糙。

事实上,老茶头富集“精华茶汁”,包裹同堆茶条,芽头、茶条都在其中,既有嫩芽嫩叶的甜滑润稠物质包裹附带,也有良好耐泡度的茶叶条索。

它的嫩度不会太低,只是从茶底较难判断出。从生产实践经验来看,春茶、较细嫩的茶头结团率比较高,而如较粗老茶、夏秋茶原料渥堆发酵后的结团率则比较低。

但这只能说明老茶头原料相对嫩,并不是说明其越嫩越好!

我们都知道,老茶头产品并不是单独采用毛料发酵出来的,它是在熟茶渥堆发酵的过程中,部分茶叶被“精华茶汁”粘连在一起,翻堆时也不会被解散,直到发酵完毕,粘连的茶块已非常紧实,发酵师将其另放成一堆,便成了茶头散块。

因而,老茶头的内质好坏与同堆熟茶原料品质的高低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而原料品质的高低不仅和原料的老嫩程度有关,和产地、树龄、季节等因素关系更大,这些单单从茶底上是看不出来的,需要通过开汤品鉴。

最后,抛开熟茶原料,发酵工艺也是决定老茶头内质的重要因子,好原料和好工艺始终是成就一款好熟茶的铁律。

颗粒大小问题

老茶头的颗粒问题能够让大家关注是因为从理论上讲,颗粒越大的茶叶要粘连在一起对胶质的要求就越多,所以颗粒越大的老茶头就越好,内涵物越丰富。

但我们都忽略了一点,品牌商推出来的老茶头产品,一些会经过精制处理,为了美观作用或是加工操作更方便可控,厂家一般会把大小不一的老茶头散块处理成统一规格大小,所以我们看到的老茶头并不意味着就是出堆时的原始状态。

所以仅靠颗粒大小的问题并不能与老茶头的内质表现挂勾。但从老茶头的颗粒大小形态倒可以略窥出品方的精加工水平。

整体颗粒大小较匀整、色泽相对统一协调的都是经过精心拼配的,毕竟老茶头几乎都是跨年集合了几堆原料的产物。

耐泡度越高越好?

一定程度上来说,是的。

在相同冲泡条件、泡出相同浓度茶汤前提下,耐泡度和茶叶内质以及渥堆发酵技术成正比,越耐泡的老茶头,说明其内质越丰富、工艺越到位。

老茶头产品较一般熟茶耐泡度高出很多,一般优质老茶头在茶水比为1:13条件下,泡个十几二十泡是轻轻松松的,有些甚至能达30余泡。而有些内质薄、工艺不到位的老茶头在同等冲泡条件下,冲泡八至十泡左右就寡淡无味,茶香散尽。

评判老茶头优劣的3个关键点

1、净度高

因为渥堆发酵过程涉及粘结,老茶头的安全卫生问题要求更加的严格。品牌茶企的成熟制茶工艺及严格的品控要求会增加老茶头的净度,即成品杂质含量并不会太高,尽量挑选相对紧实、条索分明、无夹杂物、表面干净且无任何霉变迹象的老茶头;汤水应较清澈明亮,不可过度浑浊。

2、香气醇正

好的老茶头干茶、茶汤和叶底闻起来应该陈香纯正、香气爽朗、无异杂味和明显的渥堆味,而一般有霉味、仓储味的、具有刺激性的糯香味老茶头不建议品饮。

若是对香气不敏感,可采用煮饮的方式,在高温的持续释放下,好的香气不好的香气都能很明显地显现出来。

3、口感甜糯味浓

老茶头整体来说突出的特点是味浓质厚、软糯香甜。好的老茶头,喝起来满口都是香、甜、糯,稠却不腻,十分顺滑。相反的,品质不好的老茶头口感平淡或给人苦涩、锁喉等不适感。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老茶头如何辨别好坏,挑选老茶头的技巧”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baike/34481.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百科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