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百科 » 茶叶大全 » 经验 » 正文

普洱茶是红茶还是黑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2-22 23:39  来源:昵茶网  浏览次数:661
内容摘要:普洱茶不属于红茶也不属于黑茶,普洱茶特指普洱等地采用云南大叶种制作成的茶叶,普洱茶不属于任何茶类,本身即为茶类;普洱茶分为生茶和熟茶,多呈现饼状坨状,且具备越陈越香的特点,普洱茶与红茶及黑茶在制作工艺

普洱茶不属于红茶也不属于黑茶,普洱茶特指普洱等地采用云南大叶种制作成的茶叶,普洱茶不属于任何茶类,本身即为茶类;普洱茶分为生茶和熟茶,多呈现饼状坨状,且具备越陈越香的特点,普洱茶与红茶及黑茶在制作工艺、原料选取、发酵程度上也 大相径庭。

普洱茶到底是什么茶:

普洱茶是什么茶?这是每一个想学习普洱茶、研究普洱茶、卖好普洱茶脑海中冒出的第一个问题,但是要把这个问题回答得全面,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什么是普洱茶?本文打算从四个角度去回答:历史概念、制茶学标准、地理产品标准、茶树品种,希望对普洱茶有一个立体的认识。

1.历史概念中的普洱茶。

普洱茶历史概念至少含有三个层面:

第一层定义:

因产地或者交易集散地而得名,首先“普洱茶”可以理解为“普洱”产的茶或者在普洱交易集散的茶,无法严格按照今天的六大茶类的分法,准确说出它归属于哪一类,这种现象到2000年前后还有,比如市场上还有普洱红茶、普洱绿茶、普洱普洱茶等;

第二层定义:

用滇西、滇西南生长的大叶种茶制作成的晒青毛茶和紧压茶(通常被称为生茶,压成饼或砖一般叫做青饼或青砖),这类茶经过长时间的存放有可能变成自然后发酵茶(老生茶)。

第三个定义:

是指晒青毛茶经过后发酵加工形成的后发酵散茶和紧压茶。(熟茶)潮水渥堆工艺比较成熟,大规模运用于云南茶叶生产,是在1973年以后,但在之前,也存在潮水的工艺,但与现在的熟茶滋味、口感、汤色表现有一定的差异。

2. 制茶标准

制茶学标准,也可以看做茶类标准。普洱茶在现行的六大茶类的分法中,和湖南黑茶(安化黑茶)、四川黑茶(康砖)、湖北老青茶(湖北青砖)、广西六堡茶(梧州六堡茶)一道,同属于黑茶类。黑茶属于微生物参与物质转化的后发酵茶,要求使用的茶叶原料成熟度要高,用料比大宗红茶、绿茶粗老,不同的黑茶产区由于原料基础不同、工艺技术不同,特征性品质和风格也有差异。

这里主要涉及两个标准,一个是2003年由云南省标准计量局公布的普洱茶定义:“普洱茶是以云南省一定区域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加工的散茶和紧压茶”,另一个为2008年公布,现行的《地理产品 普洱茶》(GB/T22111--2008)中对普洱茶的定义是: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并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包括普洱市、西双版纳州、临沧市等11个州市)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叶。按其加工工艺及品质特征,普洱茶分为普洱茶(生茶)和普洱茶(熟茶)。

3. 茶树品种

从种质资源的角度来讲,茶树属于被子植物门、双叶子植物纲、山茶目、山茶科、山茶属、茶组,茶组内所有的种和变种同称为茶组植物。普洱茶归属于茶系,是茶组植物中的一个种。其植物学特征为:乔木、小乔木,嫩枝有微毛,顶芽有白绒毛。

普洱茶种分布范围最广、面积最大,据记载,印度及缅甸栽培的茶树,是从云南引种过去的,基本都是这个种。普洱茶在云南全省茶区均有分布,核心分布区在滇南、滇西南部的西双版纳州、普洱市、临沧市、德宏州和保山市,多为人工栽培。

结语:

因此更多情况下,我们常常将普洱茶单独归属于一个茶类即普洱茶类,位于六大茶系之外,但是我们也不必过多去纠结这些问题,毕竟相关的茶叶学专家在后期会给出答案,更重要的是,我们能喝到好茶就比什么都强。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普洱茶是红茶还是黑茶”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baike/33772.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百科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