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百科 » 茶叶大全 » 经验 » 正文

普洱生茶和绿茶有什么区别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1-05 13:47  来源:昵茶网  浏览次数:961
内容摘要:做茶久了难免会遇到一些对各种茶分不清的事情。比如,普洱生茶和绿茶。你正在泡着生茶,他过来说:你这绿茶我给我来一杯吧。你赶紧解释:这是普洱茶哦。他说:哎呀都一样啦,渴死了。泡茶者自己泯然一笑,也不碍事,

做茶久了难免会遇到一些对各种茶分不清的事情。比如,普洱生茶和绿茶。你正在泡着生茶,他过来说:你这绿茶我给我来一杯吧。你赶紧解释:这是普洱茶哦。他说:哎呀都一样啦,渴死了。泡茶者自己泯然一笑,也不碍事,先喝茶吧。

大部分人都知道,普洱茶和绿茶不是一回事,就像知道橙子和桔子不是一回事一样。但是真要遇到“傻傻不分清”先生女士们,有似乎说不清道不明。

普洱生茶与绿茶确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随着理念、工艺的不同,又有着天壤之别,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普洱生茶与绿茶。

按茶类的划分,普洱茶被划做第七大茶类,既不是绿茶也不是黑茶,而普洱茶又按工艺不同分为生茶、熟茶。先从工艺来看。

普洱茶与绿茶的制作工艺

普洱茶的初制工艺有鲜叶摊晾——杀青——揉捻——阳光晒干等基本环节,制作完以后的散茶学名: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是普洱茶的原料。

在过去云南俗称的滇青茶、青饼也正是今天的普洱生茶。

绿茶的制作工艺有杀青——揉捻——干燥。绿茶杀青和干燥的方式就不如普洱茶那么唯一了,杀青有分炒青和蒸青,而干燥环节的方式有烘青和晒青。

其中,通过炒青——揉捻——晒青制作而成的“晒青绿茶”,也称滇绿(大部分滇绿也采用烘青)可以说跟普洱生茶的工艺如出一辙,特别近似。

但告诉大家,哪怕跟普洱茶工艺最为近似、选料最为近似的滇绿,它们都还有着不同。更不用说采用蒸青、烘青工艺和选用中小叶种的绿茶了——那根本就不符合普洱茶云南大叶种、炒青、晒青的工艺。

本是同根生,连“晒青”的滇绿都不是普洱茶?

有一种说法是普洱生茶的原料属于“晒青绿茶”,那么普洱生茶属于绿茶。这当然是个谬论。绿茶的理念方向是“保鲜”,最大程度呈现新茶的香、鲜,所以工艺、选材就往这个方向去,选材追求嫩,工艺要高温炒、甚至烘干提香。

特别在杀青这个环节,绿茶需要高温杀青锅温可达240℃左右,散发茶叶水分钝化酶的活性,锁定茶叶新鲜时的物质状态,香气高,滋味鲜爽。但后期无法转化。

而普洱的理念方向是“活”,所以工艺最大程度的呈现它的活性,一般低温杀青,选材以底蕴佳的云南特定区域大叶种,一芽二叶为上。

相对于绿茶,普洱茶的制作需低温杀青,一般不超过180℃,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免茶叶中的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等茶叶自身含有的生物酶被高温凝固钝化,以利于后期的陈化发酵。

因此,关系最为接近的滇绿茶与普洱生茶都因为追求理念不同,在选材、摊晾、杀青等细节上有着根本的不同,而不可混淆一谈。所以,绿茶和普洱茶就是本身不同的两类茶。

我们认为,普洱生茶的原料属于晒青绿茶的观点是对两种茶类的细节工艺、制作理念认识不到位。这种观点其实源于以前普洱茶概念不突出的时期,由于各地对茶的称谓也模棱两可而导致。

普洱生茶与绿茶的制作工艺概览

品味普洱生茶与绿茶:

1、闻香气、喝茶汤:

茶品制成初期就有明显的不同,绿茶清香但在色泽上似乎更吸引人,普洱生茶条暗香绵、但茶气浓烈,似乎不那么容易“亲近”。

生茶:茶青(墨绿色、花香)茶汤(青草味、苦涩而浓烈)叶底(深绿黄、韧性佳)

绿茶:茶青(鲜绿色、清香)茶汤(清甜味、清爽但单薄)叶底(鲜绿黄、韧性差)

2、陈放时间不同:

经过1-2年陈放,绿茶香气下降,劣势突显,普洱生茶的越陈越香才刚刚“浮出水面”。待到5年以上更长的时间,生茶变成沉香浓郁的魅力,而绿茶已经是“没法饮用”了。

生茶:茶青(红褐色油光、陈香)茶汤(清亮蜜香回甘)叶底(韧性好)

绿茶:茶青(暗褐无光泽、平淡潮闷味)茶汤(浑浊、发霉味)叶底(韧性差)

绿茶理念是“鲜”因此要品鲜,工艺要做到锁鲜提香,选料也要嫩才能体现淡柔感,存放要保鲜。

而普洱理念是“活”和“厚”,要品“层次感”、“底蕴”和“变化”,工艺要保持活性,选料也要带肥硕的大叶种,最大程度呈现其深厚的底蕴。

从理念的不同我们还可延展开来去品味不同的茶叶,当然,茶叶历史数千载,千姿百态,千变万化,不可一日道尽,我们先喝茶,再慢慢聊。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普洱生茶和绿茶有什么区别”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baike/33531.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百科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