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百科 » 茶叶大全 » 经验 » 正文

掌握名茶的主要特征,识“十大名茶“鉴别方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1-03 02:20  来源:昵茶网  浏览次数:1209
内容摘要:掌握名茶的主要特征,识“十大名茶“鉴别方法,茶友们,赶紧跟随小编来看看啦!十大名茶之一:信阳毛尖1、产于河南信阳车云山。2、其外形条索紧细,圆,光,直,银绿隐翠,内质香气新鲜,叶底嫩绿匀整,一般一芽一叶

掌握名茶的主要特征,识“十大名茶“鉴别方法,茶友们,赶紧跟随小编来看看啦!

十大名茶之一:信阳毛尖

1、产于河南信阳车云山。

2、其外形条索紧细,圆,光,直,银绿隐翠,内质香气新鲜,叶底嫩绿匀整,一般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

3、假的为卷曲形,叶片发黄。

十大名茶之二:西湖龙井

1、产于浙江杭州西湖区。

2、茶叶为扁形,叶细嫩,条形整齐,宽度一致,为绿黄色,手感光滑,一芽一叶或二叶。

3、芽长于叶,一般长3厘米以下,芽叶均匀成朵,不带夹蒂,碎片,小巧玲珑。

4、龙井茶味道清香,假冒龙井茶则多是青草味,夹蒂较多,手感不光滑。

十大名茶之三:碧螺春

1、产于江苏吴县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

2、银芽显露,一芽一叶,茶叶总长度为1.5厘米,每500克有5.8万至7万个芽头。

3、芽为白毫卷曲形,叶为卷曲青绿色,叶底幼嫩,均匀明亮。

4、假的为一芽二叶,芽叶长度不齐,呈黄色。

十大名茶之四:黄山毛峰

1、产于安徽歙县黄山。

2、其外形细嫩稍卷曲,芽肥壮,匀齐,有锋毫,形状有点像雀舌,叶呈金黄色。

3、色泽嫩绿油润,香气清鲜,水色清澈,杏黄,明亮,味醇厚,回甘,叶底芽叶成朵,厚实鲜艳。

4、假茶呈土黄色,味苦,叶底不成朵。

十大名茶之五:君山银针

1、产于湖南岳阳君山。

2、由未展开的肥嫩芽头制成,芽头肥壮挺直,匀齐,满披茸毛,色泽金黄光亮,香气清鲜,茶色浅黄,味甜爽。

3、冲泡时看起来芽尖冲向水面,悬空竖立,然后徐徐下沉杯底,形如鲜笋出土,又像银刀直立。

4、假银针为青草味,泡后银针不能竖立。

十大名茶之六:六安瓜片

1、产于安徽六安和金寨两县的齐云山。

2、其外形平展,每一片不带芽和茎梗,叶呈绿色光润,微向上重叠,形似瓜子。

3、内质香气清高,水色碧绿,滋味回甜,叶底厚实明亮。

4、假的则味道较苦,色比较黄。

十大名茶之七:祁门红茶

1、产于安徽祁门县。

2、茶颜色为棕红色,切成0.6至0.8厘米,味道浓厚,强烈,醇和,鲜爽。

3、假茶一般带有人工色素,味苦涩,淡薄,条叶形状不齐。

十大名茶之八:都匀毛尖

1、产于贵州都匀县。

2、茶叶嫩绿匀齐,细小短薄,一芽一叶初展,形似雀舌,长2至2.5厘米,外形条索紧细,卷曲,毫毛显露,色泽绿润。

3、内质香气清嫩,新鲜,回甜,水色清澈,叶底嫩绿匀齐。

4、假茶叶底不匀,味苦。

十大名茶之九:铁观音

1、产于福建安溪县。

2、叶体沉重如铁,形美如观音,多呈螺旋形,色泽砂绿,光润,具有天然兰花香。

3、汤色清澈金黄,味醇厚甜美,入口微苦,立即转甜,耐冲泡。

4、叶底开展,青绿红边,肥厚明亮,每颗茶都带茶枝。

5、假茶叶形长而薄,条索较粗,无青翠红边,叶泡三遍后便无香味。

十大名茶之十:武夷岩茶

1、产于福建崇安县。

2、外形条索肥壮,紧结,匀整,带扭曲条形,俗称“晴蜒头”,叶背起蛙皮状砂粒,俗称“蛤蟆背”。

3、内质香气馥郁,隽永,滋味醇厚回苦,润滑爽口,汤色橙黄,清澈艳丽。

4、叶底匀亮,边缘朱红或起红点,中央叶肉黄绿色,叶脉浅黄色,耐泡6至8次以上。

5、假茶开始味淡,欠韵味,色泽枯暗。

掌握名茶的主要特征,识“十大名茶“鉴别方法就介绍到这里,作为一个专业的茶友,这些关于茶的知识是不能少的,希望以上的茶叶知识对你有帮助~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掌握名茶的主要特征,识“十大名茶“鉴别方法”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baike/33310.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百科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