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百科 » 茶叶大全 » 经验 » 正文

了解龙井茶,你需要知道这15个真相!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2-22 22:42  来源:昵茶网  浏览次数:1331
内容摘要:龙井茶是我国的十大名茶,属于绿茶,主产于浙江杭州西湖一带。其不仅口感甘醇爽口,而且浓郁的豆香更是俘获了不少茶客的 心。不过很多人知道龙井茶,但对于龙井茶仍有各种疑问,下面是昵茶网总结的一些常见的问题。1

龙井茶是我国的十大名茶,属于绿茶,主产于浙江杭州西湖一带。其不仅口感甘醇爽口,而且浓郁的豆香更是俘获了不少茶客的 心。不过很多人知道龙井茶,但对于龙井茶仍有各种疑问,下面是昵茶网总结的一些常见的问题。

1、何为正宗的龙井茶?

对于怎样的才是正宗的龙井茶,这个可谓是常见的高频问题了。那么现在国家标准龙井茶的定义是只要做成扁形炒青绿茶都是龙井茶。所以就有所谓的越州龙井、大佛龙井啦,核心产区的变成西湖龙井。甚至全国各地各种扁形炒青绿茶都贴上“西湖龙井”。但当消费者说我要买一斤龙井茶,他说的就是买核心产区传统的龙井茶。因此正宗的龙井茶指的是:杭州市西湖区168平方公里内,用龙井43号,群体种、龙井长叶按照传统工艺炒制的扁平型绿茶。

2、群体种与龙井43号在滋味上有何差异?

龙井茶的品种有非常之多,其中群体种和龙井43号是比较好的品种。那么群体种是老品种,有个性,长出的叶子大小不均,但香气层次丰富,馥郁。43号是建国后人工培育出来的新品种,出芽早,出芽率高,芽叶匀整好看,但香气滋味都比较单一。群体种和43号做出的茶各有优劣,但由于43号出芽早,品相好,市场又追捧明前茶,可以卖出好价钱。许多农民因此将群体种换成了龙井43号。现在43号占茶树的比例很高。

3、据说全国只有10%不到的人能喝到正宗的龙井茶?

对于一些不了解情况的人而言,以为自己喝到的龙井茶应该是正宗的,实际上龙井茶其实并不多。核心产区里面,每个茶农大概六分六的地,不到一亩。翁龙满杨(翁家山、龙井村、满觉陇、杨梅岭)茶地都差不多,一个村大概600多亩地,加上多开出来的,最多四千亩;梅家坞的茶多一些,算3000亩,另外有几个小村,加起来顶多8000亩地。一亩平均春茶的产量算30斤,一共才24万斤茶叶,即一百零几吨。但卖出去的量远远超过这个数,仅是淘宝上几家大茶企的龙井茶销量都有这个数了。

4、通过大的茶企、茶品牌,容易买到真龙井?

如今很多人购买茶叶产品都比较有意识会去选择一些有保障的企业和品牌,这个做法也没错。而真真假假,肯定是有核心产区的龙井茶,但大多数是外山茶。很多核心产区的茶园里面,会有茶叶公司给农户一点钱,来立个牌子,但公司并不拥有这片茶园,也不一定会向核心产区的茶农收购正宗的龙井茶,因为核心产区的龙井茶收购价要高很多。

5、龙井茶的明显特征是什么?

龙井茶素以色翠、形美、香郁、味醇冠绝天下,其独特的“淡而远”“香而清”的绝世神采和非凡品质,在众多茗茶中独具一格。

西湖龙井茶,外形扁平挺秀,色泽绿翠,内质清香味醇,泡在杯中,芽叶色绿。素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称著。

6、“山寨龙井”的质量都比本地的正宗龙井品质差吗?

由于茶叶的利润是比较高的,那自然难免会有山寨货的出现,但品质一定就比正宗的差吗?这不是绝对的。外山茶如果品种是对的,采摘和制作的工艺是一样的,但是没法分辨出来是否为正山茶。外山有的山场很好,本地的山场也有不好的。本地的茶平均分能够达到80分以上,外面的平均可能50分,但也有好的山场,好的茶。

7、老手艺人,大师制作品质更靠谱?

我们说姜都是老的辣,是不是老手艺人,大师制作的茶就更靠谱些呢,其实这个是不能保证的。辩证来看,比如说茶叶的非遗传承人制度,选出了很多传承人,有的传承人并不是在第一线做茶的,一线做茶的师傅才能出好产品。当然盲目追求所谓老手艺人,看资历是不可取的。几乎所有的茶都是白天采摘,半夜制作。白天茶叶要先水解作用,半夜才能做出好茶。这是非常消耗精力的事情,每一两茶都是半夜熬出来的,这也意味着老师傅亲制的茶质量难以保证,因为他们的体力、精力都跟不上了。顶多是做些指导。

8、明前茶和雨前茶有何区别?

会喝茶懂茶的一半都知道龙井茶分明前茶和雨前茶,至于这个上面的区别是什么呢?其实这种按照一个固定日期来划分的说法是有问题的。因为茶首先是农作物,农作物是要看天气的。每一年的天气情况都不一样,按照一个日期定死了是市场的偏执,农民不这么看。一般而言,早期一点的茶,价钱虚高,性价比较低;后期的茶会有粗老感,但也带来了较高扬的香气,又因为茶叶有较多的时间吸收养分,茶叶内含物更丰富,口感层次更丰富。

9、如何区分机器茶和手工茶?

现在制茶的技术无非就是机器和纯手工,但是想良好的区分出来的话,还是有办法的。那么机器茶的形状一般都是叉开的,叶子采下来是什么形状,机器压扁之后就是什么形状,叶和芽有一个叉开的角度;手工的茶是包裹体的,一般中间会有凸起,不是完全扁平的一张纸的那种状态。半手工和全机器制作的茶叶更适合普通的消费者。机器茶的平均分可以做到80分,而手工茶质量难以稳定,有好的工艺可以达到100分,而差的可能还不到及格线。机械化有助于满足市场的量,也有助于茶叶标准化。标准化是趋势,但小众永远有市场。

10、如何看待市场对手工茶的追捧?

有些消费者会认为手工茶相比机器茶的品质会更好,所以我大力追捧买手工茶,这其实是不对的。完全的手工茶不是一个好的发展方向。机器制作肯定是大趋势。重要的是机器要合理,造机器的人要会制茶,制茶的人要会懂机器。这样机器和人工是可以相辅相成的。最好的方式是先做手工,了解茶性,了解自己与茶叶之后,再利用机器,而不是盲目使用机器。

11、野放茶(即完全生态的茶叶)在滋味和口感上有何特点?

每个人的口味都不同,对茶的口感也有所不同的追求,因此野放茶也有一些茶友在关注,至于其滋味上很难区分开来。只有对茶敏感的茶人才能体会出细微的差别。大体上没有打过除草剂,口感更佳顺滑些。而不修剪的老茶,做出来的龙井就会有喉底,外山茶则大多没味道,滋味很短,在口腔前部有味道,之后就没有了。

小贴士:一般的滋味就停留在口腔,而好的茶在喉咙里也有好滋味,会有甜味返回来,这就是喉底。

12、高山云雾出好茶,龙井茶的海拔低?

很多人都知道好茶叶的生长环境非常重要,这是影响它品质的重要原因,而从以上问题来看,海拔是比较笼统的概念,高海拔有好茶是因为高山云雾多,云雾多在阳光的照射下会形成漫射光,对茶叶内含物质的积累是有好处的。但并不是说低海拔就没有云雾,像杭州西湖、苏州太湖周边的茶山,都是云雾缭绕的。这和高山达到的效果是一样的。龙井茶基本上算是没海拔的,龙井路旁的茶园,海拔30米;龙井村海拔200米左右。西湖龙井是上戴帽子下穿裙子,小生态小气候很好。

13、龙井茶制作的最大成本与问题?

龙井茶制作的最大的成本是人工,制茶师傅有经验的一个茶季,不到30天,大概1万-1万五;稍微新手一点的四五千一个茶季;采茶工一天130块钱。此外还有伙食费、季度奖金、往来车费等。一斤茶叶,人工、水电、包装,零零散散加起来要五六百到一千块钱不等。采茶工主要来自衢州市,炒茶工是江西人或安徽人。不好招,这以后可能是茶叶最大的问题。比如说现在的采茶工都是退休的大妈,年轻的是很少的。做茶可以用机器,但龙井茶没有采茶机器出现,以后问题会很大,毕竟采茶工一年一年变老,采茶也很辛苦,很少人愿意做。

14、旅游景区总是有各种现摘现炒现卖,究竟靠不靠谱?

龙井茶毕竟是一种名茶,在一些旅游景区大部分都会看到有售卖,而从以上问题看,我们要知道的是,龙井是要收灰的。收灰大概需要一周的时间。刚炒好的茶叶火气较重,放进有生石灰的缸里,干燥静置,褪去火气,稳定茶叶的湿度。收灰后的茶叶喝起来更加鲜爽高香。

15、2019年龙井茶总体的质量会如何?

最后这个问题也是众多龙井茶忠粉会关注的,今年总体的质量其实还是要看气候。那么前期大量的雨水肯定对会龙井茶带来不利的影响。别的产区龙井茶都已陆续上市,口感弱于往年;西湖龙井即将上市,能否喝到好品质,还要靠天公作美。现在喝茶的人是慢慢变多了,消费者也更多有人希望买到好茶。需要有功夫,才能把等级搞得很清楚,把价钱搞得很合理。

16、听说西湖龙井茶几乎出不了杭州城?

关于这个困惑是很多茶友都听说过的,至于为什么会存在这个现象,那自然是有依据的。其实,很多茶农的茶是卖不掉的,随随便便走十个人家,一户人家10斤库存肯定是有的,企业来收茶,价格压得很低,龙井茶农民许多宁愿放着,不想卖,这是典型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结果。那些宣传得好,有名气的茶农、茶企可以以假乱真;许多消费者买到的是假龙井,许多农民的真龙井卖不出去。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了解龙井茶,你需要知道这15个真相!”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baike/32957.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百科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