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百科 » 茶叶大全 » 经验 » 正文

普洱茶的等级是如何划分的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2-22 18:15  来源:昵茶网  浏览次数:1388
内容摘要:普洱茶逐渐作为大众饮品后,时常会在卖茶者身上发生:“这饼普洱茶是什么等级?不是特级的应该不好。”等诸如此类的尴尬事件。也有茶友会产生“普洱茶生茶怎么没有宫廷级的说法?那么普洱茶是如何分等级的?”这样的

普洱茶逐渐作为大众饮品后,时常会在卖茶者身上发生:“这饼普洱茶是什么等级?不是特级的应该不好。”等诸如此类的尴尬事件。

也有茶友会产生“普洱茶生茶怎么没有宫廷级的说法?那么普洱茶是如何分等级的?”这样的疑惑,下文将从散茶和紧压茶两种茶型,来解答朋友的问题。

普洱茶的等级是根据茶菁的细嫩度来划分的。同时普洱茶因不同的需求被制成紧压茶和散茶,而等级在紧压茶和散茶中又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对于普洱茶的等级划分,需要分开讨论。

普洱茶等级划分的基础是茶菁的细嫩程度,而能够辨别出茶菁的细嫩是进入普洱茶等级划分的入门能力。

茶菁细嫩的辨别主要根据三点:

看茶菁的色泽;嫩度较高的茶菁色泽亮,润泽就像会溢出茶质一样;相反色泽暗淡,干枯不水润的茶菁嫩度低;

再数芽头;有芽头且芽头较多,茶毫显著的,茶菁嫩度较高,芽头较少甚至没有的,茶菁嫩度较低;

最后看茶菁的紧结和厚实度;茶叶能够较好紧结在一起,且看起来有重量感的,茶菁嫩度较高,茶叶松散,看起来轻飘无重量感的,茶菁嫩度较低。

普洱茶分为紧压茶和散茶。紧压茶是根据不同的需求,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不同的制茶工艺制成饼、砖、沱、圆柱等形状。而其等级划分因为茶品原料、制作工艺的影响较为复杂。

紧压茶中分生茶和熟茶,生茶又包括春茶、秋茶,春茶中根据采摘时间的不同分为:头春、二春、春尾三个等级。

紧压茶的等级无法按简单的数字来划分,举几个最突出的例子,如唛号茶中7542、7752、7572、三级普等。茶品上的第三个数字通常表示茶菁等级,指的是还是晒青毛茶(生散茶)时的等级,但也有例外。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不断提高后,为购买方便。将普洱茶的等级分为高、中、低。

高级茶品有:金瓜贡茶、印级茶、极品饼(砖)茶、宫廷级茶品、礼茶等;中端茶品有:7432青饼、一、三级砖茶和沱茶、7576熟茶等;低端茶品有:六到十级的散茶。

说完紧压茶的等级划分,我们再说散茶的等级划分

普洱茶散茶的划分通常分为特级和一到十,十一个等级。且数字越大,表明茶菁越老。而生散茶和熟散茶的级别又各有其特点。

散生茶又称晒青毛茶,分为特级、二级、四级、六级、八级、十级。

特级散生茶的特点是条索肥嫩、紧结匀整、茶毫凸显,色泽绿润;二级散生茶的特点是条索肥壮、紧结匀整、茶毫显著,色泽嫩绿;四级散生茶的特点是条索紧结、尚匀整,色泽墨绿润泽,梗片较少;

六级散生茶条索紧实、尚匀整,色泽深绿,有梗片;八级散生茶条索粗实尚匀整,色泽黄绿,梗片稍多;十级散生茶条索粗且松散欠匀整,色泽青褐,梗片稍多。

散熟茶,经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渥堆湿水发酵、干燥后形成的茶品。2008年国家质检总局颁布了最新的,也就是现行的《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国家标准》,进一步对熟茶的等级划分做出了规定。将其等级分为特级、一级、三级、五级、七级、九级。

特级散熟茶条索紧结较细、匀整,色泽红褐有光泽,茶毫显;一级散熟茶条索紧结、匀整,色泽红褐有光泽,茶毫凸显;三级散熟茶条索还紧结、匀整,色泽褐色有光泽,茶毫还清晰;

五级散熟茶条索紧实、匀齐,色泽褐色有光泽,稍带梗;七级散熟茶条索还紧实、匀齐,色泽褐色无光泽,带梗;九级散熟茶条索粗且松散、欠匀齐,色泽褐色无光泽,梗片较多。

本文从紧压茶和散茶两个角度,对普洱茶的等级划分做了简单阐述。随着对普洱茶的进一步深入了解,普洱茶不再简单的根据等级来进行筛选,而是转为普洱茶的滋味、体感、后期的存储价值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判。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普洱茶的等级是如何划分的”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baike/32860.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百科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