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百科 » 茶叶大全 » 经验 » 正文

四川十大名茶排行榜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2-22 23:34  来源:昵茶网  浏览次数:20144
内容摘要:四川是中国最早种茶、饮茶、售茶的地区之一,因此比较出名的茶叶也比较多,以绿茶、黑茶和黄茶为主,竹叶青、蒙顶甘露、蒙顿黄芽、藏茶等等。下面为大家盘点四川的十大名茶,排名不分先后。1.峨眉竹叶青属于绿茶类,

四川是中国最早种茶、饮茶、售茶的地区之一,因此比较出名的茶叶也比较多,以绿茶、黑茶和黄茶为主,竹叶青、蒙顶甘露、蒙顿黄芽、藏茶等等。下面为大家盘点四川的十大名茶,排名不分先后。

1.峨眉竹叶青

属于绿茶类,很多人说到四川茶叶,第一映像就是竹叶青了,竹叶青绿茶在全国范围内都是很有名气的。产于四川省峨眉山,主产区为海拔800-1200米的清音阁、白龙涧、万年寺、黑水寺一带。峨眉山产茶始于唐代,竹叶青为60年代创制之新茶,由陈毅命名,此后开始批量生产。

2.蒙顶甘露

因产于四川名山县蒙山之顶,故名“蒙顶山茶”,其中品质最佳者为甘露、黄芽。蒙顶甘露是中国最古老的名茶,被尊为茶中故旧,名茶先驱。蒙顶甘露为中国十大名茶、中国顶级名优绿茶、卷曲型绿茶的代表。

3.蒙顶黄芽

蒙顶黄芽,是芽形黄茶之一,产于四川省雅安市蒙顶山。蒙顶茶栽培始于西汉,距今已有二千年的历史,古时为贡品供历代皇帝享用,新中国成立后曾被评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蒙顶黄芽外形扁直,芽条匀整,色泽嫩黄,芽毫显露,花香幽长,汤色黄亮透碧,滋味鲜醇回甘,叶底全芽嫩黄。

4.青城雪芽

产于四川青城山。青城茶见于陆羽《茶经》,宋代即设茶场,并形成传统工艺,青城雪芽为50年代创制之新茶。制成的茶叶:外形壮实匀整,白毫显露,芽叶嫩绿油润,汤色黄绿鲜亮,气味鲜香持久,滋味回甘浓厚,还含有丰富的有益营养成份,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

5.文君绿茶

产于四川邛崃县,1979年创制。因邛崃曾有卓文君与司马相如之佳话,故以茶名为纪念。文君绿茶为四川省优质名茶。成茶条索紧曲,白毫显露,嫩绿油润;香气嫩香持久,汤色绿亮,滋味鲜醇回甘。为四川省优质名茶。

6.川红工夫

产于四川宜宾等地,诞生于50年代,为工夫红茶后起之秀。这里茶树发芽早,川红4月即可进入市场,以早、新取胜。川红之珍品名为“早白尖”。

7.峨眉毛峰茶

峨眉毛峰产于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凤鸣乡。原名凤鸣毛峰,现改为峨眉毛峰。是近年来新创制的蒙山地区的名茶新秀。其成品条索紧卷,嫩绿油润,银芽秀丽,白毫显露,香气鲜洁,滋味浓爽,汤色微黄而碧,叶底嫩绿匀整。该茶销于北京、天津等大城市,出口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8.雅安藏茶

藏茶是黑茶的鼻祖,也称南路边茶其制作工艺极为复杂,经过32种古法制成,而且由于持续发酵的原因,所以极具收藏价值,她是古茶类中收藏值最高的茶种。四川省雅安市是藏茶的原产地,已有1300年历史。明代嘉靖年间,陕西泾阳商帮陆续来雅安投身边茶行业。

9.巴山雀舌

是四川省万源市主产名茶,属绿茶,外形扁平匀直,色泽翠绿,汤色黄绿明亮,香气鲜嫩,滋味鲜爽回甘,叶底嫩绿鲜活,形似山雀之舌,尤以“色绿、香高、回甘、形美”四绝著称。

10.邛崃黑茶

四川省邛崃市特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邛崃黑茶干茶外形色泽黑褐,汤色橙黄,叶底黄褐,香气纯正,滋味醇和。制作过程采用中小叶种茶树鲜叶为原料,茶多酚、儿茶素等含量较低,因此滋味较为醇和。2015年2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邛崃黑茶”为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即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四川名茶近40余种,其中知名的有:峨眉毛峰、蒙顶甘露,青城雪芽,峨嵋竹叶青,蒙顶黄芽,邛崃文君茶,广安松针,香山贡茶等。这些茶品在古代颇具名声。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四川十大名茶排行榜”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baike/32776.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百科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