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百科 » 茶叶大全 » 经验 » 正文

喝茶时,别省这三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6-29 14:58  来源:昵茶网  浏览次数:558
内容摘要:1、第一个不要省略的是“赏茶”从泡茶的人而言,他要依赖赏茶获得资讯,用以决定用什么材质的壶,用什么温度的水,使用怎样的茶水比例(即置茶量),怎样的浸泡时间?从喝茶人的角度而言,从赏茶知道了茶叶的发酵程

1、第一个不要省略的是“赏茶”

从泡茶的人而言,他要依赖赏茶获得资讯,用以决定用什么材质的壶,用什么温度的水,使用怎样的茶水比例(即置茶量),怎样的浸泡时间?

从喝茶人的角度而言,从赏茶知道了茶叶的发酵程度、揉捻程度、老嫩程度、焙火程度、渥堆与陈化程度,等一下喝茶汤的时候,对茶汤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所以在自己或是别人泡茶之前,最好能先看清楚茶叶。

用茶荷盛放大约一壶量的茶叶,每位泡茶与品茗的人逐个欣赏。

这时不要用手触摸茶叶,如果要闻茶香,也不要挨着茶叶吸气、吐气。

泡茶前的看茶叶,为什么要说成“赏茶”呢?

在避免把“看茶叶”变成“审视茶叶”,导致接下来的观色、闻香、尝味、看叶底,都带着“评茶”的气氛。

喝茶除了制茶、审评、采购之外,都是在欣赏与享用的,否则何苦花钱买茶还要一路为它诊断?

赏茶在泡茶者看茶的阶段,我们会特别称呼为“识茶”,因为泡茶者这时必须看清楚茶叶的各种状况,以便决定采取怎样的泡茶手段。

但接下来品茗者的看茶,就要以“欣赏”的态度,从事喝茶前的准备功课,这时则称作“赏茶”。

2、第二个不要省略的是“看叶底”

看叶底,也就是欣赏被浸泡过的茶叶。

这时茶叶已被充分浸润,即使不是完全舒展,也是足以看到制成后茶叶的真面目。

如果不是焙火太重、渥堆太足,导致茶叶炭化了,经长时浸泡仍然舒展不开,否则泡完后的茶叶总是摊开来供大家观看的。

这时泡茶者、品茗者可以从舒展的叶底看清楚它发酵、揉捻、焙火、渥堆、陈化的程度。

品种的特征、茶青被采摘的状况、包装运输间被破坏的程度,甚至冲泡技术的好坏,都可以一展无遗。

“赏叶底”这个项目在茶道界不是全然被应用的,泡完茶,大家觉得喝过茶也就罢了。

如果这时将茶渣往垃圾桶一扔,对茶叶倒真是不留一点依舍之情。

“赏叶底”一方面是泡茶人、喝茶人可以从展开的叶底了解茶的前世与今生,是识茶、赏茶的一大途径。

另一方面是茶叶贡献了一生的精魂,喝茶的人应该给予珍惜与感谢。

赏完叶底后将它倒入渣盂,茶会结束后,将之倒于泥土之上,让它还原成地球上的各种基本元素。

3、第三个不要省略的是“茶食”

茶食是喝茶时点缀其间的小食物,不是喝茶嗑瓜子的那个含义,也不是喝茶吃点心的意思。

而是喝了一阵子的茶后,转换一下口腔的味觉,也调剂一下心情。

这样的规划之下,茶食应该是小小的,一口两口就好,不要咀嚼半天,还要吐渣,还会黏牙,但是要精致,不抢夺茶汤的香气与滋味。

食用完茶食,收拾掉食具,恢复到原来喝茶的样子。

品茗者的面前只有茶杯,纸笔、刀叉、面纸等杂物不可放在茶席上,否则喝茶喝到后来,杯盘狼籍,不知道是在喝茶还是在吃东西。

既然称作品茗,就应该以喝茶为主,吃茶食只是点缀一下,只是一个休止符,接下来继续是品茗的主旋律。

有的意见是喝茶不吃茶食,强调不要外物来干扰茶的欣赏,强调要纯喝茶。

因此茶道界较少谈论茶食要怎么应用到茶席上,也因此茶食在被应用时显得不够正式,没有自己的章法。

但是茶食在品茗的过程中常会起到点缀、幽默的效果,也可以让味觉嗅觉休息一下。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喝茶时,别省这三步!”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baike/32755.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百科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