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百科 » 茶叶大全 » 经验 » 正文

普洱生茶和绿茶有哪些区别?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6-29 13:02  来源:昵茶网  浏览次数:1399
内容摘要:对于有些初尝普洱生茶尤其是新茶的人,也会有所疑惑,那么普洱生茶和绿茶有什么区别?主要体现在制作工艺、发酵程度、口感等差异,下面跟着昵茶网具体来看一下把。一、制作工艺其实普洱生茶和传统绿茶的制作工艺非常

对于有些初尝普洱生茶尤其是新茶的人,也会有所疑惑,那么普洱生茶和绿茶有什么区别?主要体现在制作工艺、发酵程度、口感等差异,下面跟着昵茶网具体来看一下把。

一、制作工艺

其实普洱生茶和传统绿茶的制作工艺非常接近,之所以受到茶人追捧,一部分源于后期转化带来的口味变化,一部分是人为干预较少,最大程度保持了生态和环境赋予的滋味。下面昆仑说茶就从它们最本质的区别为各位茶虫分析分析。

我们整理普洱茶和绿茶的基础工艺,发现其流程基本上都是:杀青、揉捻、干燥,这三大步骤。

从基础工艺流程看起来几乎是一样一样的,区别并不大,但其实仔细来分析的话,过程里还是有些差别的。

普洱茶在过去是没有生熟之分,它不属于红茶、绿茶,更像一个独立的品种,自现代普洱茶渥堆发酵工艺成功之后,人们才对普洱茶根据不同的工艺做了细分,将自然发酵的茶定位生茶,将人工发酵的茶归为熟茶。

二、生长环境

绿茶与普洱茶的生长环境是不同的。普洱茶树的生态环境是云南西双版纳、临沧等高海拔低纬度,亚热带暖湿气候,雨量光照充足,整年云雾缭绕,四季如春,PH值为4·5-6·5的低酸性土壤。

▲云南高海拔的森林

绿茶的生态环境则是低海拔暖湿气候,一年四季分明,云雾较少,光照时间长,光照强度大,不利于芽叶中含氮化合物的代谢,光量子的吸收合成,所以绿茶中的叶绿素,胡萝卜素,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都明显少于普洱茶。

三、杀青工艺是分水岭

绿茶经杀青、整形、烘干等工艺而制作而成。大部分绿茶是通过炒青的杀青方式制作而成,当然也有部分是采用晒青、烘青、蒸青工艺,杀青温度通常在100°以上。

采取高温措施,散发叶内水分,钝化酶的活性,并使鲜叶中的内含物发生一定的化学变化,从而形成绿茶的品质特征。高温能促使茶叶的香气淬出,但破坏了茶叶中的物质,所以绿茶一般只能存放3年以内。

而普洱茶都是用云南大叶种毛茶为原料的,经杀青、揉捻、干燥之后经自然发酵而成。

杀青方式都是为晒青,杀青温度较低,通常在60°左右。这样的杀青方式没有将茶叶内的物质完全破坏,这也是生茶能够越陈越香的条件之一。

四、原料,大叶种与小叶种

鲜叶种类:绿茶是小叶种,普洱生茶是大叶种,尤其是山头古树是原生种;绿茶选用的鲜叶通常较为鲜嫩,级别较高。

▲小叶种VS大叶种▼

特别是绿茶中的名品像龙井之类的常常是采用一芽一叶的鲜叶炒制,而普洱生茶则并非以细嫩为好,细嫩的鲜叶固然价格高,但做成品未必就最好。

五、发酵程度

普洱茶与生茶的区别还有发酵方面。生茶虽然不像熟茶那样多了一道渥堆发酵的工艺,但其制作出来以后其实是在缓慢的与空气接触而后发酵的,故而陈化几年发酵过的生茶比起新制的生茶要更好喝。

杀青是把发酵终止的手段。绿茶是全不发酵茶,因此叶片采摘下来很快就要杀青,把酶“杀死”,阻止茶叶发酵。

绿茶颜色绿油油的,基本上跟茶树鲜叶颜色一致。泡开以后,可以清晰地看到叶片是嫩绿色的,几乎没有发红变色的地方。

老生茶的叶底

绿茶是全不发酵茶,普洱茶是后发酵茶又是长期发酵茶。对于新做的普洱青毛茶来说确实是很像绿茶的,但是在存放过程中青毛料中残存氧化酶会发酶促反应促使普洱生茶发酵,这样,普洱生茶就和绿茶区别开来了。

六、耐泡度

绿茶冲泡后,茶汤色泽青绿,入口清香,但小叶种的内涵物质不如大叶种多,所以相对不耐泡,大概几泡就淡而无味,主要喝其口感的鲜爽;

而普洱生茶根据储藏时间从嫩黄、黄褐、红褐逐渐变化,香气上也丰富多变,有毫香、荷香、兰香、栗香、陈香等,入口苦涩味相比绿茶浓烈,但是很快会回甘生津,而且经久耐泡,一般能泡到十泡以上。

绿茶贵在新,普洱重在陈。存放时间一长绿茶就会变得滋味淡薄,汤色由清绿色逐渐变黄且混浊,口感发苦发涩。

而普洱生茶则越陈茶性越重,口感则生涩变得浓厚饱满,苦涩味变成甘甜。就像前几年茶叶原料价格飞涨,不少不良茶厂商将低价收进的陈年绿茶压制成饼,这样的生茶就无法达到越陈越香的效果。

生茶与绿茶,虽然有相同的地方,但仔细分析,其本质还是存在很大的差异,看完这篇内容,茶友们弄明白了吗?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普洱生茶和绿茶有哪些区别?”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baike/32669.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百科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