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百科 » 茶叶大全 » 经验 » 正文

盖碗泡茶烫手?可能是你的方法错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1-03 01:30  来源:昵茶网  浏览次数:946
内容摘要:盖碗泡茶烫手?可能是你的方法错误,很多茶友在泡茶的时候都哀声怨道,说泡茶烫手,根据昵茶网分析所得,无外乎两个原因,其一手法没有拿对,其二盖碗没有选择对。下面我们来具体看一下。如何选择合适盖碗宁小勿大:

盖碗泡茶烫手?可能是你的方法错误,很多茶友在泡茶的时候都哀声怨道,说泡茶烫手,根据昵茶网分析所得,无外乎两个原因,其一手法没有拿对,其二盖碗没有选择对。下面我们来具体看一下。

如何选择合适盖碗

宁小勿大:盖碗不易选择太大容量的,费水费茶不说,端着吃力,不易较快的出汤,自然容易烫手;

宁厚勿薄:薄胎盖碗,自然雅致好看,但使用起来可就不那么讨好了,越薄越易传温快、烫手,且不利于泡厚重的茶;

宜淡雅勿花哨:泡茶品茶器,最宜淡雅素洁,越简越耐看,淡而至极。而过于花哨,易使人关注点不在茶上;

纽宜高勿低凹:盖顶部的纽突出高一些,出汤时候,食指按压住不会被烫,而越低凹越受热;

盖与身的边缘宜宽勿窄:碗身口与盖子边的距离窄,这样茶水容易溢出烫到手。宽口的就不会,茶杯也一样。

一个人喝茶可以选择120cc左右的盖碗,如果3个人以内最好选择200cc的盖碗,相对比较合适。

盖碗泡茶正确手势

A方案:三指法

三只手指拿捏盖碗,暂且称之为三指法。三指法比较优雅,是最普遍的一种拿盖碗的方法,也是很多茶友最常用的手法。

盖碗上有盖钮,既是开盖时手捏持的地方,也是盖住时需要按压的地方。

出汤的时候,盖子调整好合适的开口大小,食指放在盖钮上,拇指和中指抓住碗沿的两侧,无名指和小指弯曲并在中指边上,不与盖碗接触,把盖碗垂直过来,即可出汤。至于无名指和小指翘不翘妖娆的兰花指,那就看各人喜欢了,大多男士是不会的。

这种拿法,食指接触按钮,拇指和中指接触碗沿,如果拿法不对,抓的过紧,指肚与碗身贴附的面积越大,越容易烫到手,所以,三指法握持盖碗,是轻轻自然的提起,而不是紧张的抓住盖碗。

B方案:抓碗法

抓碗法用的人不是很多,主要因为整个手抓住盖碗,还是比较烫手的,同时这样的抓持法,大多是盖碗不能太大。在广东潮汕的部分地区,较多人使用抓碗法,在茶艺表演里面,男性使用抓碗法的比较多。

这种拿法的要点就是先调整好盖子开口大小,拇指按住盖钮,其他手指贴住盖碗底部的圈足,一只手掌抓住盖碗,盖子的方向朝向自己,碗底背对自己,盖碗垂直过来,即可出汤。

抓碗法方便操作,一手即可掌握,对习惯用这种方法的人来说,翻转乾坤般,很是豪迈、大气。女性用小盖碗,一手盈握,亦是优雅灵动。

昵茶说:盖碗,人与自然的和谐

盖碗杯,是明清之后泡茶艺的象征。

盖碗,又称“三才杯”,杯托为“地”,杯盖为“天”,杯身为“人”,意天大、地大、人更大;人行天地间,顶天立地,品行端洁。一同端起品茗,寓为“三才合一”,求得圆满,天地人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盖碗原本是个人、单次使用的茶器,而且是冲泡与饮用功能合二为一,也就是将茶叶放入碗中,冲水后端起来直接品饮使用。当然也可以将茶泡好后,只倒入茶汤,这时的盖碗就有如杯子一般。

后来发现若将盖碗作为茶壶使用,亦有其方便之处,如看得到茶汤、易于掌握浓度;可以直接欣赏泡开后的叶底,而且去渣清洗比壶来得方便。因而盖碗演变成了泡茶器,搭配盅、杯成了另一种形式的茶器组合。

无论是把它作为品茶器、还是泡茶器,都主要在于讲究“察色、嗅香、品味、观形”。

鲁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曾这样写道:“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于是用盖碗。果然,泡了之后,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确是好茶叶。”

而如果是作为专业的茶人审评、对比茶,盖碗更是标配,它密度大、不吸味夺香,更能客观公正的展现茶叶本身的品质。

所以现代茶器中,盖碗也被称为“万能茶具”,就是它可以泡任何茶,只要你掌握得当、使用熟练,根部不会烫手。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盖碗泡茶烫手?可能是你的方法错误”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baike/32661.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百科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