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百科 » 茶叶大全 » 经验 » 正文

冬季喝什么茶祛寒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1-22 08:00  来源:昵茶网  浏览次数:545
内容摘要:冬季喝什么茶祛寒湿?可以选择饮用:普洱熟茶、乌龙茶、大麦茶、生姜红茶、枸杞薏米茶。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些什么是寒湿。寒湿过重为万病之源,在致病的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淫邪气”中,中医最怕湿邪。湿是最

冬季喝什么茶祛寒湿?可以选择饮用:普洱熟茶、乌龙茶、大麦茶、生姜红茶、枸杞薏米茶。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些什么是寒湿。

寒湿过重为万病之源,在致病的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淫邪气”中,中医最怕湿邪。

湿是最容易渗透的。湿邪从来不孤军奋战,总是要与别的邪气狼狈为奸。湿气遇寒则成为寒湿。

冬天是肝气主导的季节,肝气旺易克脾,以致脾胃虚弱,水湿不化,湿邪内生,加上冬天阴雨绵绵,外湿入侵人体,困扰脏腑,所以冬天机体易被湿所困。

但冬天又是万物复苏,天气渐暖的季节,是排出体内寒湿的好时节。

体内有寒湿的表现

面色发白、发青、发暗、发黑代表体内可能有寒。颜色越是发暗,就代表寒湿越重。

● 舌苔发白,代表体内有寒湿。

● 反复的口腔溃疡,代表体内有寒湿。

● 口臭时舌苔发白,代表体内有寒湿。

● 咳嗽时痰是稀白的,代表体内有寒湿。

● 流清鼻涕,代表体内有寒湿。

● 流出的汗是凉汗,代表体内有寒湿。

● 爱打喷嚏,特别是早上起来,遇风喷嚏不断,代表体内有寒湿。

● 感冒发热时浑身感觉冷,代表体内有寒湿。

● 经常腹痛、腹泻,代表体内有寒湿。

● 手、脚长年冰冷,代表体内有寒湿。

● 脚踝浮肿,代表肾虚、肾寒。

● 四肢关节疼痛、颈肩酸痛、肩周炎、腰酸背痛等症状,代表体内有寒湿。疼痛部位越多,时间越长,代表体内寒湿越重。

冬季排寒湿正当时,不要错过

最好的策略借助外界热量,以艾灸疏通经络,让身体将寒湿排出体外。再适当地喝些温补的茶提升身体的能量,协助身体排除寒湿。

1、普洱熟茶

最简单的祛湿方法——泡一壶老熟普,慢慢喝,喝到手脚发烫,额间后背微微出汗,满屋子浓郁的茶香环绕着你,就像做一场自然界的桑拿,怎么还会有湿气存在你的体内。

2、乌龙茶

湿气重的人多数脾胃功能不太好,这时可以选择乌龙茶等温性滋胃的茶来喝,虽然除湿效果不是很快,但是长喝还是有效果的。

3、大麦茶

大麦茶的去湿功效超级棒。在超市买来大麦,用水浸泡洗净,再晒(阴)干,放进锅里,开小火不停的翻炒,直到大麦变色、麦香涌出时即可关火,置冷。把水烧开,投入炒好的大麦,之后转小火熬煮15分钟后熄火,就可以入杯上桌了。

阴天,手捧着热腾腾的大麦茶,浓郁的滋味带着一股成熟清甜滑进嘴里,何等享受。

4、生姜红茶

毋庸置疑、实至名归就是它了。在湿冷的天气喝一杯生姜红茶,简直就像冷天泡在热水浴缸里面一样畅快。制作方法也很简单,就是在滚烫的红茶里放入几片姜片,就可以饮用了。

5、枸杞薏米茶

薏米300克,枸杞子一把,红枣2-3颗,冰糖、水适量。将买来的薏米拣出杂质,用清水淘净并控干水分;将薏米放入平底锅中,锅中不可放油,开小火翻炒烘焙薏米,直至炒出薏米香味即可关火;将红枣剖成两半或割开口子放入茶壶中,枸杞子可抓一小把放入,如喜欢甜味可放几颗冰糖,再放入焙好的薏米,冲入滚烫的开水,浸泡5-10分钟即可饮用。

薏米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为常用的利水渗湿药。薏仁枸杞茶养肝明目又利水祛湿,宜在春季养生饮用。

要调理湿气的问题,并非一天就能实现的。需要不断的坚持,然后调整下生活习惯。总的来说,如果湿气重我们还是要重视,湿气对健康的影响是比较大的。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冬季喝什么茶祛寒湿?”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baike/32658.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百科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