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百科 » 茶叶大全 » 经验 » 正文

如何鉴别老白茶的好坏与真假,避免入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1-22 12:58  来源:昵茶网  浏览次数:834
内容摘要:如何鉴别老白茶的好坏与真假,避免入坑。茶是一种有益身体的健康饮品,但也有好坏之分,由于市场的火热程度以及需求关系,难免有以次充好者,所以需要我们去甄别。以下是昵茶网整理的几个方法,可方便刚入门老白茶的

如何鉴别老白茶的好坏与真假,避免入坑。

茶是一种有益身体的健康饮品,但也有好坏之分,由于市场的火热程度以及需求关系,难免有以次充好者,所以需要我们去甄别。

以下是昵茶网整理的几个方法,可方便刚入门老白茶的茶友初步判断。(本文所讲述的判断方式适合饼状、散状的老白茶,其判断方法是相通的)。

1、看茶色

年份代表的是这个老白茶的初步价值,在品质有保证的前提下,肯定是越老越值钱。每一个年份所对应的老白茶品质是不一样的。

无论是饼状、还是散的老白茶,年份越久远,其色泽会越深沉,白茶特殊茶毫会从白毫渐转银毫、再转灰银毫、甚至有些带陈黄毫色。

陈1~3年的老白茶,颜色较之新茶,只是嫩绿变成暗淡的绿;陈5年~7年,颜色开始大有变化,其绿是灰绿,开始转向黄绿色泽;陈8~10年,其绿褪去,黄褐色为主。

茶叶变色原理,是白茶氧化作用,因茶叶中有叶、有毫、有梗,茶色是不可能完全统一的。除非都是纯粹的芽、或叶。

因老白茶陈化时间是有梯度的,因此,茶的颜色色泽转换是缓慢的,并不会说陈3年的白茶就有那种非常古朴的样子。

2、闻香气

第一次闻老白茶味道,且不用去纠结老白茶应该是什么味。就凭借自己的直观感受,闻其味,感受其味道。若一开始的味道就让你觉得不舒服,那么请直接放弃该款茶。

真正的老白茶香是舒服温馨的。由于白茶陈化作用,其内质是不断发生变化的,茶叶的芳香物质也在发生变化,老白茶会逐渐出现荷叶香、粽叶香或薄荷香陈香、枣香、药香…这些香味是随着年份,才有的。

- 白茶新茶,清新花香、毫香;

- 3~5年陈白茶,渐显荷叶香;

- 5年~10年,香气开始丰富,细嗅陈香、越陈越有枣香、还夹带着原始的花果香;

- 10年以上的老白茶,药香渐显,陈香明显;

- 几十年的老白茶,有的甚至能够存储出西洋参等珍贵药材的药香。

凡是,你所闻到的老白茶,有刺鼻、不舒服的味道,都是有问题的,或焦味、酸味、杂味、霉味等等。

3、观茶汤

老白茶汤色呈深黄色、清澈透亮、甚至油亮。但如果是这样,有的茶友会问,油亮是什么程度?油亮就是让人觉得看起来有胶质感、但又很透彻明亮。

其实,以上不懂没关系,注意观察每一道汤色的变化程度。若是具有7个年头的老白茶,汤色是由浅逐渐转深,而且直至6、7泡颜色深沉程度,只是略减而已,那么,说明这老白茶年份是正确的。

有的商家为了制造假象,表面的颜色、香气会让人分辨不出,但是一旦到了茶汤,总是一开始迅速发酵的那种感觉,汤色很深,越泡越淡。

要相信,老白茶是耐泡的,颜色逐渐深;除非是几十年老白茶,其汤色倒是从一而终的深沉、透亮。

4、看叶底

无论是饼茶、散茶,正常品质的老白茶,叶底是鲜活的,叶脉依旧清晰,有一种膨胀、舒张的感觉。

当你用手去捏一捏叶底,你会发现,具有韧性,不会说一捏就烂掉、或者有一种柴硬的感觉,一副皱巴巴的样子。

5、品滋味

如果以上4条符合的话,你觉得这茶不错,那么,你可以亲自尝一下这茶的滋味。可以按照正常品茶流程进行味蕾上的体验。

老白茶茶汤滋味醇滑、甘甜爽口、生津持久;好的老白茶,其喉韵更是明显。总之,身体是不会骗人的,老白茶是喝了让人舒服、愉悦的茶。若你尝了之后,产生不适感,还是建议放弃他。

老白茶的品质令人着迷,随着年份的增加,茶质越变越好;一款有年份的好茶对身体是有感觉的(所谓体感),亦茶亦药,喝过后,身心愉悦舒畅。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如何鉴别老白茶的好坏与真假,避免入坑”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baike/32625.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百科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