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百科 » 茶叶大全 » 经验 » 正文

白牡丹是什么茶,怎么样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1-02 23:38  来源:昵茶网  浏览次数:1496
内容摘要:白牡丹属于白茶,主产于中国福建省的南平市政和县、松溪县、建阳市和宁德市福鼎市,是中国福建省历史名茶。因其绿叶夹银白色毫心,形似花朵,冲泡后绿叶托着嫩芽,宛如蓓蕾初放,故得美名白牡丹。白牡丹与花同名,以

白牡丹属于白茶,主产于中国福建省的南平市政和县、松溪县、建阳市和宁德市福鼎市,是中国福建省历史名茶。因其绿叶夹银白色毫心,形似花朵,冲泡后绿叶托着嫩芽,宛如蓓蕾初放,故得美名白牡丹。

白牡丹与花同名,以香气取胜,如芳兰竞体,芬芳满庭。泡上一杯入口清润香滑,鲜香甜美;慢慢的喝上几杯,淳淳的茶汤,滋润着干涸喉咙。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白牡丹只在景色芳菲正好时的三四月小阳春里采摘。但是满城桂花开的寒露时节,“白牡丹”依旧可以少量采摘。养在深闺少人识的秋牡丹,比起春牡丹来,并非逊色半点。

春牡丹,在三月底到四月初之间采摘。不论早一点,或者晚一点,都仍是与姹紫嫣红的春菲相伴。春光明媚,暖风摇曳,鸟语花香时节,白茶茶树孕育出来的白牡丹,清丽脱俗,清芬动人,清香甜润。

秋牡丹,大约在寒露节气的前后采摘,又称之为“寒露牡丹”。寒露分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到了寒露节,秋已经深了,天气慢慢变冷。百花已开遍,秋菊始盛开,黄花遍地,秋香清郁。

春秋牡丹在外形上有非常显著的区别

1、茶梗的长短

秋牡丹因为气温下降,植物生长速度放缓,所以茶梗和芽头对比春季要稍短一些。春牡丹的身材要更高挑,茶梗和芽头都长得更挺拔,梗叶仪态更优美。

2、叶片的大小

秋牡丹的叶片更宽,更舒展。而春牡丹的叶片要更细,更窄,像是一道浅浅的柳叶眉,身量轻盈。

3、叶片的颜色

秋牡丹的叶片以绿为主,叶面上边少许分布着小块的红砖色。春牡丹看上去,要更清秀活泼,叶片的绿要浅上一个色号,是春风细雨带来的砂绿色,黛绿色。

4、芽头的大小

秋牡丹的芽头瘦长,白毫层少,白毫分布量较少。春牡丹的芽头饱满,白毫层层叠叠紧密厚实,芽头体态更加丰腴,摸上去手感毫毛柔顺。

春牡丹茶香沉郁,层层叠叠,芳香不歇

第一冲,春牡丹的盖香里,一股甜香过后,桂馥兰香,夹着清新的粽叶香、草木香如同落花流水般,顺着杯沿顺流而下,落入掌心之中慢慢扩散。

第二冲:毫香、花香、草药香,芬芳并举。清丽的花香,在汤水里更加明显,喝入一口茶汤,齿颊留香。像是从花瓣中取出的露水一般。最后沉郁的药香压轴出场。在回甘里,不断传递着草木自带的清凉感,丝丝缕缕回荡在喉咙之中。

第三冲:最先冲出来的是玉米的香甜气息。紧接着花香、草香、草木香各显缤纷。一杯小茶入口下肚,口中残留余香久久不散,回口甘甜令人迟迟不能忘怀。

秋牡丹茶香雅致,变幻多端,舌底鸣泉

第一冲:秋天清郁的香气最先浮现。狗尾草的清香,混合着干燥的花香齐头并进缓缓的释放。一杯茶汤下去,带着明显的鲜爽芳香,像是一阵清凉、鲜香的西风从喉咙里吹过。

第二冲:茶香显出了秋茶的本色,更成熟,更沉郁。草药香,更浓郁,更明显。其中一缕馥郁的花香盈盈而出。清雅的兰花香、清浅的芍药香、清甜的桂花香,香润芳美。

第三冲:茶汤入口芬芳又清甜,像是加入了蜂蜜一样既特殊,又不同。这似蜜一般的甜美,是秋牡丹的实力体现。茶树经受住秋寒的考验后,叶片里生出更多的养分,抵御的着寒冷天气的侵害。茶叶内部的芳香物质,也随着变得不那么一般。秋牡丹的香气更持久,更沉熟,更稳重。细嗅茶香,就能感受到如沐清风的惬意。

白茶里,春牡丹和秋牡丹,属于并蒂双姝。争芳斗艳到了最后,才发现,环肥燕瘦,各有风情。春牡丹,桂馥兰馨,清香味甜,娇俏可人。秋牡丹,掬水留香,久而不散,高雅脱俗。不论是春牡丹,还是秋牡丹,它们都是经过天时地利与人和,大自然香培玉琢出来的佳茗。只一杯,便能吻喉润!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白牡丹是什么茶,怎么样”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baike/32612.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百科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