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百科 » 茶叶大全 » 经验 » 正文

祁门红茶属于什么档次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2-22 17:33  来源:昵茶网  浏览次数:961
内容摘要:祁门红茶是中国历史名茶,著名红茶精品。由安徽茶农创制于光绪年间,但史籍记载最早可追溯至唐朝陆羽的茶经。产于安徽省祁门、东至、贵池(今池州市)、石台、黟县,以及江西的浮梁一带。“祁红特绝群芳最,清誉高香不

祁门红茶是中国历史名茶,著名红茶精品。由安徽茶农创制于光绪年间,但史籍记载最早可追溯至唐朝陆羽的茶经。产于安徽省祁门、东至、贵池(今池州市)、石台、黟县,以及江西的浮梁一带。“祁红特绝群芳最,清誉高香不二门。”祁门红茶是红茶中的极品,享有盛誉,是英国女王和王室的至爱饮品,高香美誉,香名远播,美称“群芳最”、“红茶皇后”。

等级标准:

指产于安徽祁门县境内,是槠叶树种生长的,以茶树芽、叶、嫩茎为原料,经过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工艺制成初制茶后,再经过三个流程十二道工序制作分级拼配而成,以外形条索紧细均直,色泽乌润为主要特征的工夫红茶,成为祁门红茶,再根据其外形和内质分为:礼茶、特茗、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六级、七级。下面分别从外形,香气与滋味,水色,叶底等特征上进行区分。

礼茶——外形:细嫩整齐,有很多的嫩毫和毫尖,色泽润;香气与滋味:香气高醇,有鲜甜清快的嫩香味,形成独有的祁红风格。水色:红艳明亮。叶底:绝大部分是嫩芽叶,色鲜艳,整齐美观。

特茗——外形:条索细整,嫩毫显露,长短整齐,色泽润;香气与滋味:香气高醇,有嫩鲜香甜味,有独特的祁红风格。水色:红艳明亮。叶底:嫩芽叶比礼茶较少,色鲜艳。

特级——外形:条索紧细,嫩毫显露,色泽润,匀整;香气与滋味:香气高醇,鲜嫩含有独特的祁红风格。水色:红艳明亮。叶底:嫩度明显、整齐、色鲜艳。

一级——外形:条索紧细,嫩度明显,长短均匀,色泽润;香气与滋味:香味高浓,具有祁红特有果糖香。水色:红艳明亮。叶底:嫩叶均整,色红艳。

二级——外形:条索细正,嫩度较一级少,色泽润;香气与滋味:香味醇厚,有祁红的果糖香。水色:红艳不及一级明亮;叶底:芽条均整,发醇适度。

三级——外形:条索紧实,较二级略粗,整度均匀,面张稍有松条。香气与滋味:香味醇正,鲜厚有收敛性,祁红特征依然显著,水色:红明。叶底:条整,发醇适度。

四级——外形:条索粗实,叶质稍轻,匀净度较差,色泽带灰;香气与滋味:香味醇正,有相应浓度,仍有祁红风味。水色:红明较淡。叶底:均整度较差,色红而欠匀,夹有花青。

五级——外形:条索较粗,稍有筋片,匀净度较差,色泽带灰;香气与滋味:香味醇甜偏淡,但无粗老味。水色:红淡;叶底:花青,稍含梗。

六级——外形:条索较松,夹有片朴,色泽花杂;香气与滋味:香味粗淡,浓度不足。水色:红淡,明亮不够。叶底:红杂,较梗。

七级——外形:条索松泡,身骨轻,带片朴梗,色泽桔杂。香气与滋味:香味低淡,有粗老味。水色:淡而不明。叶底:粗暗梗显。

鉴别:

祁红的主要特点是:茶叶外形条索紧细,苗秀显毫,色泽乌润,茶叶香气清香持久,似果香又似兰花香,国际茶市上把这种香气专门叫做祁门香,汤色红艳透明,叶底鲜红明亮。滋味醇厚,回味隽永。

鉴别祁门红茶是一项技术性的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定:

1.外形:条索紧细、匀齐的质量好,反之,条索粗松、匀齐度差的,质量次。

2.叶底:叶底明亮的,质量好,叶底花青的为次,叶底深暗多乌条的为劣。

3.色泽:色泽乌润,富有光泽,质量好,反之,色泽不一致,有死灰枯暗的茶叶,则质量次。

4.汤色:汤色红艳,在评茶杯内茶汤边缘形成金黄圈的为优,汤色欠明的为次,汤色深浊的为劣。

5.滋味:滋味醇厚的为优,滋味苦涩的为次,滋味粗淡的为劣。

6.香气:香气馥郁的质量好,香气不纯,带有青草气味的,质量次,香气低闷的为劣。

7.祁红茶颜色为棕红色,切成0.6―0.8厘米,味道浓厚,强烈醇和、鲜爽。假茶一般带有人工色素,味苦涩、淡薄,条叶形状不齐。

7.品类:祁红分传统工夫、祁红香螺、祁红毛峰三个品类,一般是从外形和工艺来辨别的。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祁门红茶属于什么档次”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baike/32331.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百科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