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百科 » 茶叶大全 » 经验 » 正文

明前茶与雨前茶有什么不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1-02 22:24  来源:昵茶网  浏览次数:1427
内容摘要:明前茶、雨前茶是我国长江流域江南茶区按节气对不同阶段春茶的称呼。明前茶是清明节前采制的茶叶,雨前茶是清明后谷雨前采制的茶叶。关于明前茶和雨前茶:明前茶:是清明节前(4月4日前)采制的茶叶,受虫害侵扰少,芽

明前茶、雨前茶是我国长江流域江南茶区按节气对不同阶段春茶的称呼。明前茶是清明节前采制的茶叶,雨前茶是清明后谷雨前采制的茶叶。

关于明前茶和雨前茶:

明前茶:是清明节前(4月4日前)采制的茶叶,受虫害侵扰少,芽叶细嫩,味醇形美,是茶中佳品。同时,由于清明前气温普遍较低,新茶发芽数量有限,生长速度较慢,能达到采摘标准的产量很少,所以又有明前茶,贵如金之说。明前茶是我国长江流域江南茶区按节气对不同阶段春茶的称呼,而来自云南、贵州、四川、广西、福建、海南等地区的春茶虽然是清明节前采制,也不能成为明前茶。

雨前茶:雨前,即谷雨前,即4月5日以后至4月20日左右采制用细嫩芽尖制成的茶叶称雨前茶。雨前茶虽不及明前茶(清明前采摘的茶)那么细嫩,但由于这时气温高,芽叶生长相对较快,积累的内含物也较丰富,因此雨前茶往往滋味鲜浓而耐泡。

明前茶和雨前茶的特点:

明前茶特点:茶文化专家表示,在江南茶区,经过漫长的冬季,茶树体内的养分得到充分积累,加上初春气温低,茶树生长速度缓慢,此时的芽质比较好。明前茶氨基酸的含量相对后期的茶更高,而具有苦涩味的茶多酚相对较低,这时的茶叶口感香而味醇。

外观:碧绿新鲜,带油光,白毫多,形状扁直,尖端不弯曲。干茶香气清纯。

叶底:茶香呈天然清香,幽雅飘逸。全叶淡绿清翠,形状整齐。

冲泡:汤色碧绿或呈清黄色。滋味清新刺激,有清新爽口之感。

雨前茶特点:在10月到来年5月底干季期间,4月上旬左右会下春雨,在此之前所采摘的茶菁,称之为雨前茶。因气候因素,低温、雨量少,雨前茶的特色为叶身薄而短、香气扬、味微苦,性强质重。

明前茶和雨前茶哪个好?

从时间上,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谈到采茶时节时说: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这对江浙一带普通的炒青绿茶来说,清明后,谷雨前,确实是最适宜的采制春茶的季节。

从价格上,虽然两种茶叶在成分和口感上相差并不大,但价格却有一定差别,明前茶价格高于雨前茶。

从口感上,明前茶口感香而味醇,而雨前茶味道微苦,加之有明前茶,贵如金之说,可见明前茶品质更好。

近年来,人们买茶叶时都有一种偏好,那就是买茶叶要买最早、最嫩的,甚至只买那些由单芽制成的茶叶。其实不然,优质茶叶,并非越嫩越好,采摘幼嫩细小的单个茶芽制成的芽茶,外形的确美观,但就内含物的丰富程度而言,是不及一芽一二叶的。以有着悠久历史的龙井茶为例,其特级茶的原料就是一芽一二叶,从不采摘单芽作为原料。

其实,茶树由于受气候、品种以及栽培管理条件的影响,每年茶叶的开采时间是不一致的。大体说来,总是自南向北逐渐推迟,南北开采时间相差3-4个月。另外,即使是同一茶区,甚至同一块茶园,由于海拔高度和水肥管理的差异不同,采摘的时间也可能会相差5-20天。所以说,买茶时不能单凭茶叶采摘的季节来判断茶叶的好坏。气温高的茶园可能在清明前就已经采过2-3次了,但有些海拔较高,茶园靠北的地方,过了清明节,还一次都没有开采过。如果单纯以采摘时间的先后来判断茶叶的好坏,岂不是可笑!

再者,雨前茶虽不及明前茶那么细嫩,但由于这时气温高,芽叶生长相对较快,积累的内含物也较丰富,因此雨前茶往往滋味鲜浓而耐泡。这一时期采制的茶不早不迟,是为正也,得季节之神髓,时节之精华,故为好茶。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明前茶与雨前茶有什么不同?”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baike/32060.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百科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