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百科 » 木业问答 » 正文

余甘果分布在哪?又该怎么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6-29 12:51  浏览次数:612
内容摘要:余甘果为大戟科叶下珠属植物,因其果实味道“先苦后甜”,故得名。余甘果不仅具有很好的食用价值,而且还具有润肺化痰、生津止渴、降低血压等功效,深受喜爱。那么,余甘果分布在哪?又该怎么种?现将余甘的分布情况与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余甘的分布情况余甘子喜光,耐干旱,忌寒霜,对气温要求高,年均温需达20度、降雨量要求在1000mm左右,尤其对热带,亚热带干热河谷的生态环境有着很好的适应性。分布区涵盖东经70~122、北纬1~29的广大地域;世界分布范围来看,北缘为我国的川、滇、黔交界地区,南缘为印度尼西亚;

余甘果为大戟科叶下珠属植物,因其果实味道“先苦后甜”,故得名。余甘果不仅具有很好的食用价值,而且还具有润肺化痰、生津止渴、降低血压等功效,深受喜爱。那么,余甘果分布在哪?又该怎么种?现将余甘的分布情况与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余甘果分布在哪?又该怎么种?

  
  一、余甘的分布情况余甘子喜光,耐干旱,忌寒霜,对气温要求高,年均温需达20度、降雨量要求在1000mm左右,尤其对热带,亚热带干热河谷的生态环境有着很好的适应性。分布区涵盖东经70~122、北纬1~29的广大地域;世界分布范围来看,北缘为我国的川、滇、黔交界地区,南缘为印度尼西亚;垂直分布高度为海拔80~2300m,具有很强的对不同海拔高度的适应性。在我国主要分布在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热带亚热带地区。
  
  二、余甘的栽培技术
  
  圃地选择:脚地应选择无环境污染,地形平坦,交通方便,通风向阳肥沃的沙质壤土,大田地做苗圃。
  
  种子处理:种子处理浸种后播种,是为了提高种子的发芽率。一般种子浸种播种在春季“清明至小满”时进行,可采用不同方式浸种,促进种子发芽,使种子发芽率更高。
  
  播种大田条播:畦面整平整好后,在畦面上开条沟,条沟长度根据畦面宽度而定,条沟宽10cm,条沟深3cm,条沟之间距离20cm左右。开沟后,撒一层2cm厚的营养土,将种子点播在沟内营养土上点播种子一般要求均匀,然后盖上一层稻草,可预防烈日暴晒水分大量蒸发或长期干旱畦面失去水分,也可预防暴雨淋透冲去种子和鸟类危害,避免造成种子损失,这样即可保温又可保湿,当30%种子发芽露土时,在阴天或傍晚时可将稻草揭去。
  
  施肥锄草:施肥苗木出齐后,为了使苗木迅速生长,一般20d左右可施肥一次,这样苗木才不会缺肥。随着苗木的生长,施肥量可以逐渐增加,可施农家肥水或尿素水,施肥后应喷洒一遍清水,以免苗木嫩芽受肥伤。
  
  定植方法:先将种植墩中央挖一小坑,开种植穴,种植穴的大小和深度视苗木根系的宽度和长度而定。将苗的根须放入坑内,要求种苗根系能自然伸直,根茎深度刚低下地平线,不要种太深。一边放松细泥盖护根须,一边并将根须逐条展开,让其自然伸展。用泥土盖过高出根茎2厘米处,后用脚尖对正,轻轻压实,使根系充分接触泥土。注意不要把树苗压侧、压弯,以90°垂直种下果苗。整理好树盘,然后淋透定根水,盖上杂草防旱保湿。种后应经常保持树盘湿润,不干不淋,如几天晴而无雨,要淋水保湿。便可出嫩叶、长根了。
  
  余甘果喜光照充足的环境,忌寒霜,在种植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上文中为大家介绍了余甘的分布情况与栽培技术,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余甘果分布在哪?又该怎么种?”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baike/29652.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百科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