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百科 » 木业问答 » 正文

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有哪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6-29 13:50  浏览次数:870
内容摘要:春天这么个百花齐放、生意盎然的季节,不得不让人惊叹造物主的神奇。这么多郁郁葱葱、花繁芳香的植物都是怎么冒出来的呢?我们都知道动物们是可以移动的,植物是不可以的,那么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有哪些呢?  植物传播种子主要靠2种方式:一是借助外力,如风力、水力、动物和人类的携带;二是依靠自身所产生的力量。植物通过自体传播种子   靠植物体本身传播,不依赖其它传播媒介。果实或种子本身具有重量,成熟后果实或种子会因重力作用直接掉落地面,例如毛柿及大叶山榄;而蒴果及角果的果实成熟开裂之际会产生弹射的力量将种子弹射出去

春天这么个百花齐放、生意盎然的季节,不得不让人惊叹造物主的神奇。这么多郁郁葱葱、花繁芳香的植物都是怎么冒出来的呢?我们都知道动物们是可以移动的,植物是不可以的,那么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有哪些呢?

  

植物传播种子主要靠2种方式:一是借助外力,如风力、水力、动物和人类的携带;二是依靠自身所产生的力量。

植物通过自体传播种子


植物通过自体传播种子

  

靠植物体本身传播,不依赖其它传播媒介。果实或种子本身具有重量,成熟后果实或种子会因重力作用直接掉落地面,例如毛柿及大叶山榄;而蒴果及角果的果实成熟开裂之际会产生弹射的力量将种子弹射出去,例如乌心石。自体传播种子的散布距离有限,但部份自体传播的种子在掉落地面后,会发生二次传播,鸟类、蚂蚁、哺乳动物都是可能的二次传播者。

  

植物通过风传播种子


植物通过风传播种子

    

风是无处不在的,地球上的风就成为有些种子旅行的“免费车”。借助风力散布的种子,一般细小而质轻,能悬浮在空中被风力吹送到远处;有的种子表面常生有絮毛、果翅等,这些特殊的构造适合借助风力飞翔。比如我们南方最常见的昭和草,它的种子上有一把小伞,风一吹,小伞就带着种子,飘到很远的地方去安家;又如杨、柳树的种子,它长着轻柔的绒毛,乘着五月的春风,飞到遥远的地方;再如松、槭、榆的种子上长有小小的翅膀,借助风力,可以轻易地飞向四面八方,以扩充地盘。另外有些细小的种子,它的表面积与重量的相对比例较大,种子因此能够随风飘散,像兰科的种子。菊科植物蒲公英的瘦果,成熟时冠毛展开,像降落伞随风飘扬,把种子散播远方。

  

植物通过水传播种子


植物通过水传播种子

  

靠水传播的种子其表面蜡质不沾水(如睡莲)、果皮含有气室、比重较水低,可以浮在水面上,经由溪流或是洋流传播。此类种子的种皮常具有丰厚的纤维质,可防止种子因浸泡、吸水而腐烂或下沉,海滨植物,如棋盘脚、莲叶桐及榄仁,就具有典型靠水传的种子。

  

植物通过鸟传播种子


植物通过鸟传播种子

  

鸟类传播的种子,大部份都是肉质的果实,例如浆果、核果及隐花果。鸟类啄食樟科植物的种子后将种子吐出。果实被采食后,种子经过消化道后随意排泄。靠鸟类传播种子的植物是比较先进的一群,因鸟类传播种子的距离是所有方式中最远的。

  

植物通过蚂蚁传播种子


植物通过鸟传播种子

  

蚂蚁在种子传播上,通常扮演二次传播者的角色。有些鸟类摄食、传播种子,但并没有全部消耗掉所有的养份,掉在地上的种子,其表面上还有残存的一些养分可供蚂蚁摄食,这个时候蚂蚁就成了二手传播者。上述现象亦发生在自体传播或哺乳动物传播之种子。

  

植物通过哺乳动物传播种子


植物通过哺乳动物传播种子

    

哺乳动物的传播,大部份都是属于一些中、大型的肉质果或干果。一般而言,哺乳动物的体型比较大,食物的需要量大,故会选择一些大型的果实。譬如说:猕猴喜爱摄食毛柿及芭蕉的果实,也帮助这些植物进行传播。

  

植物通过人类传播种子


植物通过人类传播种子

  

人类也会帮助植物散布种子的。无论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人类都在植物种子的传播中担任了重要的角色。有意的如人类的播种,稻子、麦子、玉米等,大大的增加了植物的生长面积;无意的如有些种子的外面生有刺毛、倒钩或能分泌粘液,只要轻轻一碰,就会立即粘附到人的衣服,等你发现了,把它摘下来,随手抛到地上,这时候,它的传播心愿就实现了,如窃衣。

  

万物的生长都有其道,大自然会赋予它们无限的生机,现在你知道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了吧。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有哪些?”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baike/28896.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百科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