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百科 » 木业问答 » 正文

杏树修剪的方法有哪些?|杏树图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1-03 01:28  浏览次数:1361
内容摘要:杏树是一种落叶乔木植物,在土壤中生长,植物是无毛须的,叶互生的,叶子的形状是阔卵形或者是圆卵形的叶子,叶子边缘有钝锯齿也,近叶柄顶端有二腺体,花朵是淡红色单身或者2-3个同生的,还有白色或者是微红色的,核果是圆形、长圆形、扁圆的形状,果皮一般是白色的、黄色黄红色等等,在向阴的部位有红晕或者是半点,骨肉是暗黄色的,香甜多汁,核面是平滑的没有斑孔,核缘是厚的没有任何的沟纹,种仁是苦味和甜味的。  杏树的花期是在3-4月份,果期是6-7月份的时间。要想收获硕果累累的果实,在杏树的生长期间对它植株进行修剪,这样更

杏树是一种落叶乔木植物,在土壤中生长,植物是无毛须的,叶互生的,叶子的形状是阔卵形或者是圆卵形的叶子,叶子边缘有钝锯齿也,近叶柄顶端有二腺体,花朵是淡红色单身或者2-3个同生的,还有白色或者是微红色的,核果是圆形、长圆形、扁圆的形状,果皮一般是白色的、黄色黄红色等等,在向阴的部位有红晕或者是半点,骨肉是暗黄色的,香甜多汁,核面是平滑的没有斑孔,核缘是厚的没有任何的沟纹,种仁是苦味和甜味的。

杏树修剪的方法有哪些?|杏树图片1

  

杏树的花期是在3-4月份,果期是6-7月份的时间。要想收获硕果累累的果实,在杏树的生长期间对它植株进行修剪,这样更有利于杏树的开花结果。杏树修剪的方法有哪些,杏树如何修剪?

  

杏树的地理分布

  

杏树是一种阳性的树种,它的适应能力是非常的强的,是一种深根性的植物。它喜爱阳光、耐旱、抗寒、抗风等等能力,它的寿命一般可以达到百年以上,在低山丘陵地带是一种主要的栽培果树。杏树在中国的各地都分布的有,一般栽培在华北、西北、华东地区栽培比较的,还有少数的地区有野生的杏树,特别是在新疆伊犁一带是有野生成纯林或者与新疆野苹果林混生的,一般情况海拔是可以达到3000m,在世界的各地都是有栽培的。杏树的品种繁多,有北京水晶杏、河北大香白杏、金妈妈杏、山东历城大峪杏、青岛少山红杏、红梅杏、大扁杏、张公园杏、沙金红杏、山杏、垂枝杏、新跃红杏等等供人们选择。

杏树修剪的方法有哪些?|杏树图片2

  

杏树修剪

  

杏树的在阳光的照耀下生长,它对光照的反应特别的敏感。一般树冠比较的高大,自然寿命也比较的长,树体的结果期也比价的长,一般是在百年以上的,它的生命力非常的旺盛,在生长的过程中我们要对他进行一些修剪。杏树的枝芽类型和生长习性与一般的果树是不一样的,它具有非常的独特的特点。

  

它的结果性能比较的稳定,生长结果转化的比较的快,在枣头转化为枣股以后,具有连续结果的能力特别强,生长的量也比较的小,在整形修剪的过程中非常的容易。但是杏树对修剪的反应比较的迟钝,所以需要因势利导,随之造型。对杏树的修剪量要轻,而且在冬、夏季的修剪要相结合来。杏树的寿命比较的长,自然分枝的也比较的少,幼龄枝条对修剪的反应比较的迟钝,不容易抽生发育枝,因此,在杏树的整形时间要比其他的果树要慢一些,一般需要7-8年的时间里,才能完成整形。

杏树修剪的方法有哪些?|杏树图片4

  

杏树的生长枝转化成结果枝

  

枣股在遭受刺激后,一般是通过修剪可抽生枣头,是由结果性枝转化为生长枝;需要对枣头进行早期摘心,可抑制2次枝生长,这样使枣头由生长枝转化为结果枝,并于当年获得产量。枣头上的2次枝,是由副芽形成的,其叶腋间的主芽,第2年均能生成新生枣股。生长性枝和结果性枝间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是杏树修剪和调整枝势的依据。

  

杏树修剪注意事项

  

杏树的营养植株比较的少,能自然转化为结果枝,生长和结果的关系比较容易协调。在对杏树修剪的时候,要着重搞好骨架的培养,结合母枝的分布,树龄的控制和调整,要按照从属关系来调节树体的长势。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杏树修剪的方法有哪些?|杏树图片”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baike/28804.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百科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