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 增加光照
秋天要增加花卉的光照时间。夏季放置在阴处的花卉,如棕竹、巴西铁、橡皮树、龟背竹、文竹等,在秋季时应将它们移到早晚都有阳光的地方。同时给花卉施入以氮为主的氮、磷、钾肥,这样既能使花卉长得茁壮繁茂,还能提高花卉入冬后的抗寒能力。
NO2 减少浇水
秋季气候凉爽,昼夜温差大,盆土水分蒸发缓慢。日常浇水要根据气候特点和盆花生长习性,决定浇水次数和数量。保持盆土间湿间干为宜。
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除对秋冬或早春开花的秋播草花,如:蟹爪莲、茶花、杜鹃、仙客来等继续正常浇水外,对于其它花卉应减少浇水次数,做到盆土不干不浇水,以免水肥过量,发生根部霉烂,造成叶黄脱落,或者造成枝叶徒长,影响花芽分化和越冬。
NO3 修剪整形
秋季盆花嫩芽很多,不能任其发展,适当剪掉弱枝,以免徒耗养分。对保留的枝条应进行留芽抠芽处理。对夏秋季节孕育花蕾的盆花,如梅花、蜡梅、杜鹃等为保护已形成的花枝,不宜重剪,修剪可进行摘心处理。
大部分花卉都可在秋季修剪整形,剪除病枝、枯枝、过密枝、避忌枝、徒长枝,进行蟠扎整形,为盆花越冬及翌年生长打下良好基础。
NO4 翻盆换土
秋季是盆花翻盆、换土的好时机。凡是盆小,花木根系生长以密布盆壁的,可进行一次翻盆换土或调换大盆,以利于生长。
NO5 收种贮藏
秋季是草本花卉种子成熟的季节,应及时做好花种的采收贮藏工作。采种应选取生长健壮,花色、花形俱佳的母株,贮藏一定要晾干,包好,放置在通风、干燥、低温(0℃至4℃)的环境下,以备来年使用。及时播种金鱼草、大岩桐、郁金香等,特别是种子容易丧失发芽力的秋海棠、樱草类、非洲菊类应及时秋播。
NO6 播种扦插
瓜叶菊、蜀葵等草本春花,以9月至10月上旬播种为最佳时间,种后注意喷水,保持湿润,出苗后要及时间苗。月季、茉莉、牡丹、芍药、米兰、金银花、玉兰、金桂等花卉的扦插、分株、压条、嫁接等也以9月、10月间为好。
美人蕉、大丽花等可于霜前剪除地上茎叶,掘出根茎,去除宿土,晒1天至2天后置于盆中沙藏,盆土过干时少量浇水,但不能过湿,以免过早萌发,造成春苗瘦弱。
NO7 防病祛虫
秋季是防治花木病虫害的良好时机,盆花入室前,为防止越冬病源、虫源,可喷洒药物预防。已发现病虫害的,要有针对性的彻底治疗,绝不让病虫害入室危害花木。
NO8 适时入室
盆花入室的时间,应根据不同花卉而先后有别。米兰、茉莉、文竹等宜暖花卉可早入室;金橘、梅花等稍耐寒或较耐寒的花卉可晚入室。除露天越冬的耐寒花卉如松、柏、冬青等,和霜后赏叶的红叶、黄栌等花卉外,绝大多数花卉都以在霜降前入室为好。
秋天施肥5大原则
NO1 适时施肥
立秋以后,天气逐渐转凉,对一些观叶类花卉,如文竹、吊兰、苏铁等,一般每隔半个月施一次稀薄液肥,以保持叶片青翠,提高御寒能力;对一年开花一次的菊花、茶花、杜鹃等,需及时追施磷肥为主的液肥,以保证养分充足,使其开花多而大;对一年开花多次的月季、米兰、茉莉等,应供足肥水,使其不断开花;对于一些观果类花卉,如金橘、佛手、果石榴等,应施1—2次以磷肥为主的稀薄液肥。
NO2 适量施肥
秋季花卉施肥要与浇水结合起来进行,按照“薄肥勤施”的原则,一般每半个月施一次薄肥。分为基肥、追肥和叶面施肥。基肥在上盆或换盆时随土加入。追肥一般为液体肥料,如豆饼水等。叶面肥一般用浓度为0.1%~0.2%的速效肥料,如磷酸二氢钾、尿素等。
盆栽花卉施肥应做到“少吃多餐”,即施肥次数多,每次施肥量要少。一般每7-10天施一次稀薄肥水,“立秋”后15-20天施一次。随花木逐渐长大,施肥浓度逐渐加大,如尿素施用浓度由前期的0.2%逐步加大到1.0%;磷钾肥由1.0%加大到3.0-4.0%。
NO3 依季节掌握施肥
春夏季节花卉生长快,长势旺,可适量多施肥。入秋后气温逐渐降低,花卉长势减弱,应少施肥。8月下旬至9月上旬应停止施肥,防止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否则容易使花卉组织细胞细嫩而导致越冬困难。越冬花卉,冬季处于休眠状态应停止施肥。
对秋季开花的盆花,如大丽花、菊花、桔花以及冬季开花的仙客来、君子兰等可多施些氮肥、磷钾肥,促使其花繁叶茂。观叶为主的松柏类、铁树、棕竹、吊兰、文竹,应追肥1-2次,这样既能保持叶片翠绿,又能增加入冬后的御寒能力。一般来讲,霜降前,需在露天过冬的花卉都应停止追肥,以免发生冻害。
NO4 掌握温度
盆栽花卉在高温的中午前后或雨天不宜施肥,此时施肥容易伤根,最好在傍晚施肥。秋后、冬季气温低,花卉生长缓慢一般不施肥;夏季气温高,花卉生长旺盛应多施肥,气温高时追肥浓度要低,用量要少,用稀薄肥水追肥要多追几次。
NO5 药肥混施
在施肥时如有病虫害发生,可在肥液中加入适量药剂,可起到施肥防病虫的双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