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技术 » 养殖技术 » 正文

孤雌繁殖 原理,是有性繁殖还是无性繁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6-22 18:31  浏览次数:1764
内容摘要:孤雌繁殖(单性繁殖)指卵不经过受精也能发育成正常的新个体,主要可以分为偶发性孤雌生殖、经常性孤雌生殖以及周期性孤雌生殖这3种类型。其中偶发性孤雌生殖指像家蚕这种生物,在正常情况下进行两性生殖,但雌成虫会产出末受精的卵,不过此卵依旧能够发育成新个体。一、孤雌繁殖原理1、原理卵不经过受精也能发育成正常的新个体,就叫做孤雌繁殖,也被称为单性繁殖或者处女生殖。2、生殖类型(1)偶发性孤雌生殖某些昆虫在正常情况下进行两性生殖,但雌成虫偶尔会产出末受精的卵,但未受精的卵依旧能够发育成新个体,比如家蚕。(2)经常性孤雌

孤雌繁殖 原理,是有性繁殖还是无性繁殖

回答孤雌繁殖(单性繁殖)指卵不经过受精也能发育成正常的新个体,主要可以分为偶发性孤雌生殖、经常性孤雌生殖以及周期性孤雌生殖这3种类型。其中偶发性孤雌生殖指像家蚕这种生物,在正常情况下进行两性生殖,但雌成虫会产出末受精的卵,不过此卵依旧能够发育成新个体。

一、孤雌繁殖原理

1、原理

卵不经过受精也能发育成正常的新个体,就叫做孤雌繁殖,也被称为单性繁殖或者处女生殖。

2、生殖类型

(1)偶发性孤雌生殖

某些昆虫在正常情况下进行两性生殖,但雌成虫偶尔会产出末受精的卵,但未受精的卵依旧能够发育成新个体,比如家蚕。

(2)经常性孤雌生殖

①经常性孤雌生殖也是永久性孤雌生殖,此生殖方式在某些昆虫群中经常出现,属于正常的生殖现象,通常可分未受精卵能发育成雄虫以及未有雄虫的踪迹,生物却依然能繁殖这2种情况。

②在膜翅目的蜜蜂以及小蜂总科的部分种类中,雌成虫产下的卵分为受精卵和未受精卵2种,前者发育可成雌虫,后者发育成雄虫。

③部分昆虫的雄虫极少,甚至未发现雄虫的踪迹,但它们依旧能繁殖,比如粉虱、蚧、蓟马等生物。

(3)周期性孤雌生殖

部分昆虫一般在进行1次或多次的孤雌生殖后,会再进行1次两性生殖,这种以两性生殖与孤雌生殖交替的方式繁殖后代的现象,被称为异态交替现象,也就是周期性孤雌生殖,俗称循环性孤雌生殖。

二、孤雌繁殖是有性繁殖还是无性繁殖

1、以蜜蜂的孤雌繁殖为例,其孤雌繁殖属于有性繁殖,是一种特殊的有性繁殖。

2、通常有性繁殖与无性繁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进行了减数分裂。有性繁殖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发生了变异,并形成两性配子,而无性繁殖不用进行减数分裂就可形成配子。比如细菌可进行二分裂无性繁殖,变形虫可进行有丝分裂形式的无性繁殖。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孤雌繁殖 原理,是有性繁殖还是无性繁殖”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jishu/13353.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孤雌繁殖
 
[ 农业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